第387集:竹篮的缝隙

 《竹篮里的光阴》
 

 李嫂把最后一捆菠菜摆进三轮车的竹筐时,晨露刚好顺着筐沿滚下来,在水泥地上洇出个小小的湿痕。飕嗖小税蛧 已发布最薪蟑洁她直起身捶了捶腰,目光越过菜市场蒸腾的白雾,落在街对面那栋刚挂上牌的博物馆上。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升的太阳,晃得她眯起了眼——那里头,正摆着个比她这卖菜筐金贵百倍的老物件。
 

 那是个明代的竹篮。昨天收摊早,她揣着刚赚的三十块钱买的葱油饼,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展厅里的冷气裹着木头味儿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地把沾着泥的胶鞋在地毯上蹭了蹭,却在看见展柜里那个竹篮时定住了脚。篮身是琥珀色的,篾条细得像姑娘的发丝,盘缠交错间留着均匀的细缝,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篮底投下星星点点的光。
 

 “明代竹编,民间日用。”旁边的说明牌上印着一行黑字。李嫂忍不住笑了,伸手想去摸,指尖却撞在冰凉的玻璃上。这篮子,竟和她娘家那只陪嫁的竹篮像了七八分。
 

 那会儿她还是李家丫头,十五岁跟着娘去赶集。娘的竹篮是外公编的,篾条削得极薄,浸过桐油,泛着温润的黄。每次赶集,娘总在篮底垫张荷叶,装上刚摘的豆角、新腌的萝卜干,最上头摆一小把香菜。香菜叶嫩得掐得出水,总有几片不安分地从篮缝里钻出来,晃晃悠悠地垂着。
 

 “娘,您编的缝太宽了。¨小!说/宅* ?更!新\最?快*”她跟在娘身后,伸手去扶那些调皮的香菜叶。石板路坑坑洼洼,竹篮在娘臂弯里轻轻晃,篮沿的铜环叮当作响,混着两旁货摊的吆喝声,像支热闹的曲子。
 

 娘总笑着拍她的手:“宽点好,透气。你外公说,好竹篮得漏点气,不然菜要闷坏的。”说着掀开篮盖让她闻,荷叶的清香混着萝卜干的咸鲜,直往鼻子里钻。
 

 后来她嫁了人,娘把那只竹篮给了她。新婚头一年,她每天挎着竹篮去镇上赶集,篮子里装着自家种的菜,也装着日子的盼头。天不亮就起床,往篮底铺张干净的玉米叶,把带着露水的青菜码得整整齐齐,最上面放一小把香菜——那是她学着娘的样子,特意留的。
 

 有次她蹲在街角卖菜,邻摊的张婶盯着她的竹篮直咂嘴:“你这篮子编得真讲究,比供销社的布袋子好用多了。”她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忍不住把篮子往亮处挪了挪,让阳光把那些细密的篾条纹路照得更清楚些。那天生意格外好,收摊时篮子空了,她却舍不得立刻回家,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摩挲着篮沿被磨得光滑的铜环。水面映着竹篮的影子,晃晃悠悠的,像盛着一篮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