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集:银簪的月光(第3页)

 林秀琴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妈到了北方后,因为怕战乱牵连,就改名叫陈桂英,在公社找了份工作,后来认识了你爸,就定居在这个镇上。她一直想找你外婆,可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又没联系方式,一直没找到。后来你爸走得早,她一个人带你不容易,就更没精力去找了。”

 陈望舒攥着手里的银簪,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我外婆呢?她后来怎么样了?”

 “你外婆回江南后,一直在找你妈,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她年纪大了,就把找你妈的事托付给我。我这些年一直在打听,去年才从一个老朋友那里知道,你妈在这个镇上,可等我赶过来的时候,才知道她已经走了。”林秀琴擦了擦眼泪,“我本来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们了,没想到前几天去镇上办事,跟邻居聊天,说起你妈的名字,才知道你是她的女儿。”

 陈望舒把银簪递给林秀琴:“林阿姨,这是我妈留下的簪子,您看,上面刻着‘民国十七年,赠阿晚’,是不是我外公送给她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秀琴接过银簪,看着上面的字,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是啊,这是你外公在你妈十六岁生日那天送给她的,说是给她的嫁妆。那时候我们还开玩笑,说以后谁娶了阿晚,就能得到这支漂亮的银簪了。没想到……没想到她这一辈子,过得这么苦。”

 原来,母亲年轻时是江南小镇上的富家小姐,有疼爱她的父母,有要好的朋友,可因为时局动荡,不得不背井离乡,改头换面,在陌生的北方小镇定居,独自抚养女儿,再也没见过家人。她把所有的思念都藏在这支银簪里,藏在那个没人知道的“阿晚”的名字里。

 “林阿姨,我外婆现在还在吗?”陈望舒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林秀琴摇摇头:“你外婆在十年前就走了,走的时候还惦记着你妈,说要是能找到她,一定要让她回江南看看。你外婆走后,我就把她的骨灰埋在了江南的老家,等着有一天能找到你妈,让她去给你外婆上柱香。”

 陈望舒的眼泪更凶了,她知道,母亲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到自己的母亲。而现在,这个遗憾再也无法弥补了。

 林秀琴拉着陈望舒的手,轻声说:“望舒,别难过。你妈虽然没找到你外婆,但她把你抚养长大,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以后,你要是想回江南看看,我带你去,去看看你外公的银匠铺,去看看你外婆的坟,让她们知道,阿晚的女儿回来了。”

 陈望舒点点头,把银簪紧紧握在手里。月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银簪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母亲温柔的目光。她忽然明白,母亲虽然从未提起过去,但她的思念一直都在,就藏在这支银簪里,藏在每一个有月光的夜晚。

 从市里回来后,陈望舒把母亲的照片和银簪放在一起,供奉在桌子上。每天晚上,她都会借着月光,看着那支银簪,想起林秀琴说的那些关于母亲的故事。她知道,母亲的故事还没结束,她会带着母亲的思念,去江南看看,去完成母亲未完成的心愿。

 两个月后,陈望舒和林秀琴一起去了江南的小镇。小镇还是老样子,青石板路,小桥流水,跟母亲照片里的样子差不多。她们找到了外公当年的银匠铺,现在已经改成了一家茶馆,老板娘听说她们是老店主的后人,热情地给她们泡了茶。

 她们还去了外婆的坟前,陈望舒把那支银簪放在坟前,轻声说:“外婆,我是阿晚的女儿,我来看您了。我妈这辈子都在想您,现在,她终于能跟您团聚了。”

 月光洒在坟前的银簪上,泛着柔和的光。陈望舒知道,母亲的遗憾终于弥补了,而这支银簪,会带着母亲的思念,永远留在这片江南的土地上。

 回到镇上后,陈望舒把母亲的故事讲给了苏佩兰听。苏佩兰笑着说:“真好,终于知道了你妈的过去。以后,你要是想江南了,就看看这支银簪,就像看到了你妈一样。”

 陈望舒点点头,把银簪放在梳妆台上。每个有月光的夜晚,银簪都会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是母亲在跟她说话,说着那些她从未听过的,关于江南、关于亲情的故事。而她知道,这些故事,会一直陪着她,走过以后的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