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集:铜鼎的余温(第3页)
傍晚时,省博的实验室传来消息,无损检测显示鼎内部的腐蚀并不严重,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再用专业的保护剂处理,就能稳定下来。陈望之松了口气,靠在棚柱上,才觉得后背已经被汗湿透了。
这时,手机响了,是儿子陈诺打来的。“爸爸!”电话里传来儿子清脆的声音,“妈妈说你挖到的鼎上有字,是不是像奥特曼的签名呀?”
陈望之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差不多吧,是古代的‘奥特曼’留下的字。诺诺,等爸爸回去,给你讲鼎的故事好不好?”
“好!”陈诺顿了顿,又说,“爸爸,你要多吃饭,别像奥特曼一样总不睡觉,会累坏的。”
挂了电话,陈望之的眼眶有点发热。他走到鼎边,再次伸出手,轻轻放在鼎腹上。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铜鼎的温度比刚才高了一点,不是因为阳光,也不是因为仪器,而是一种仿佛从两千多年前传来的、带着烟火气的余温。
三天后,铜鼎被成功起吊,装上了运往省博的专车。陈望之跟着车走了一路,直到看着鼎被送进实验室的恒温恒湿库房,才松了口气。老郑拍着他的肩膀:“陈教授,这次多亏了你,这鼎保住了。”
他摇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人的努力。”他看向库房里的铜鼎,鼎身已经清理干净,绿锈被小心保留,铭文在灯光下清晰可见。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西周的某个清晨,贵族们穿着礼服,将粟米和兽骨放进鼎里,举行祭祀仪式,鼎下的火焰跳动着,将温度传递给铜器,也传递给了后世。
回到家时,林曼和陈诺在门口等着。陈诺扑进他怀里,举着一张新画:“爸爸,你看,我画了鼎和我们一家人,鼎上的奥特曼也在笑呢。”
陈望之抱着儿子,看着画纸上的铜鼎——三足鼎立,鼎身上画着五颜六色的花纹,奥特曼站在鼎边,旁边是牵手的一家三口。他低头,在儿子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又看向林曼,她的眼里满是笑意。
夜里,陈望之坐在书桌前,整理着铜鼎的资料。台灯下,那块从工地上捡的陶片放在手边,他拿起来,摩挲着光滑的边缘。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陶片上,也落在摊开的笔记本上。他写下:“青铜鼎的余温,是古人的烟火,是今人的守护,更是代代相传的念想。”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远处的路灯亮着,像是点点星光。他想起那尊在省博库房里的铜鼎,此刻应该正安静地“呼吸”着,带着两千多年的余温,等待着被更多人看见——看见它背后的故事,看见那些藏在锈迹里的、属于中国人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