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集:石磨的豆浆(第3页)

陈海若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周同伟看着他们,忽然笑了:“你们俩啊,还是这么默契。”他拿起碗,倒了一碗豆浆,加了点白糖,轻轻喝了一口,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就是这个味!小时候我妈磨的豆浆,就是这个味!”

看着周同伟满足的样子,陈海若忽然觉得,早上那一个多小时的力气,没白费。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需要复杂的言辞,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就足够了。

几人坐在沙发上,喝着豆浆,吃着糖糕,聊着天。刚开始,话题还围着年后的人事安排转,可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各自的小时候。周同伟说起他小时候在乡下,跟着母亲去磨豆浆,磨完后还能得到一块糖糕,那是他最开心的事;陈海若说起她母亲磨豆浆时,总让她添豆子,说她添的豆子磨出来的豆浆最甜;苏焕之则说起他小时候在上海,第一次喝豆浆是在弄堂口的早餐铺,那时候觉得豆浆是世界上最好喝的东西。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茶几上的保温桶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没有人再提公司的事,也没有人再提人事安排,只有三个人,在这个小年的早晨,分享着各自的回忆,喝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石磨豆浆。

“年后的人事安排,”周同伟忽然放下碗,看着苏焕之和陈海若,眼神认真,“我那些老部下,我知道他们能力不算最突出,但跟着我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我希望能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不用太高,但能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做事。”

苏焕之点了点头:“我明白。其实我和海若早就商量过了,准备在新公司设立一个后勤保障部,专门负责员工的福利和后勤工作,你那些老部下,要是愿意去,都可以安排过去。那里压力不大,也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陈海若也补充道:“而且我们还准备给所有老员工涨一级工资,算是对他们这些年付出的感谢。”

周同伟看着他们,眼里露出感激的神色。他知道,苏焕之和陈海若这么安排,完全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他端起碗,又喝了一口豆浆,声音有些沙哑:“谢谢你们。”

“谢什么,”苏焕之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那天中午,他们在周同伟家吃了午饭。周同伟的爱人做了一桌子家常菜,有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还有一大碗用剩下的豆浆做的豆腐脑。几人吃得很开心,聊得也很尽兴。

离开周同伟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阳光依旧温暖,街上的人更多了,到处都是过年的热闹景象。陈海若拎着空的保温桶,走在苏焕之身边,忽然开口:“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像周同伟一样,老了之后,还能记得今天的豆浆味?”

苏焕之停下脚步,转过身,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很暖,带着她熟悉的温度:“会的。不仅会记得今天的豆浆味,还会记得我们一起磨豆浆的早晨,记得这个小年,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

陈海若看着他的眼睛,里面映着阳光,也映着她的身影。她忽然笑了,用力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街上,身后是渐渐远去的“吱呀”磨盘声,身前是漫无边际的温暖阳光。石磨磨出的豆浆,或许会凉,但那份藏在豆浆里的人情和温暖,却会永远留在心里,陪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新年。的银杏叶,掠过明德大学百年礼堂的雕花窗棂。后台化妆间里,林小满正对着镜子反复调整领带,指尖不小心蹭到桌角的糖罐,几颗琥珀色的糖粒滚落在印着“明德大学第十二届校园辩论赛”的台签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