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集:铜斗的谷香(第2页)

小满凑过去,鼻子几乎要碰到铜斗,他仔细看着铜斗内壁,忽然指着一处刻痕问:“爷爷,这是什么?”老周凑过去一看,那是一道浅浅的“周”字刻痕,是他爹年轻时刻上去的。“这是你太爷爷的名字缩写,那时候怕铜斗丢了,就刻了字。”老周的声音放轻了些,“你爹小时候,也跟你一样,总围着这铜斗转,问东问西。后来他去城里上学,临走前还摸了摸这铜斗,说以后要让咱家用上电子秤,不用再费劲量斗。”

说到这儿,老周顿了顿。儿子后来确实在城里安了家,去年还想接他去城里住,说城里有电梯,有暖气,不用再蹲在晒谷场看稻谷。可老周没去,他放不下这晒谷场,放不下仓房里的铜斗,更放不下田里的那些稻子。他总觉得,这铜斗里装的不只是粮食,还有家里几代人的日子。

“爷爷,那现在为什么不用铜斗了呀?”小满仰着头问。老周摸了摸他的头:“现在有电子秤了,又快又准,铜斗自然就用不上了。”可他心里清楚,还有个原因——村里种稻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田要么荒着,要么租给了种粮大户,用的都是机械化收割,谁还会用铜斗量粮呢?也就他,每年还守着自家那二亩田,自己插秧,自己收割,收了粮就用铜斗量一量,好像这样,日子才踏实。

那天下午,老周陪着小满在仓房里待了很久,给小满讲了很多关于铜斗的事:讲太爷爷用铜斗换了半袋红薯,救了生病的太奶奶;讲他爹用铜斗量粮,帮邻居凑齐了孩子的学费;讲他自己年轻时,用铜斗量了第一担自己种的稻谷,高兴得一宿没睡。小满听得入了迷,手里拿着铅笔在本子上记个不停,偶尔还会打断老周,问些细节。

傍晚的时候,儿子周建军打来了电话,问老周晚饭吃了没,叮嘱他天凉了要加衣服。老周跟儿子聊了几句,忽然说:“建军,小满今天问我铜斗的事了,我给他讲了你小时候的事。”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儿子的声音:“爸,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总跟你抢木瓢,想自己量粮,结果把稻谷撒了一地,你还骂了我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