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集:庙会前夕

菊院灯约

离庙会还有两天,柳如氏就开始忙活起来。她找出陈远那件深灰色的短打,仔细缝补了袖口的破洞,又把自己的青布衣裳洗了一遍,晾在院子里的绳上,风一吹,衣裳轻轻晃,像展翅的蝶。

陈远看着她忙碌的样子,笑着走过去:“不过是去逛个庙会,不用这么紧张。”

“那不一样,”柳如氏拿起木盆里的皂角,揉出泡沫,“以前在家时,我娘总说,出门要穿得干净整齐,才显得精神。再说了,这是咱们第一次一起去逛庙会,得好好准备。”

陈远心里一暖,从她手里接过木盆:“你歇会儿,我来洗。你去看看,上次买的布,要不要再做个新帕子,庙会人多,擦汗也方便。”

柳如氏点点头,转身去了里屋,从柜子里拿出那块青棉布,又找出针线筐,开始缝帕子。她的手很巧,没一会儿就缝好了一个,帕子角上还绣了朵小小的梅花,淡粉色的线,衬着青布,好看得很。

“你看,好看吗?”柳如氏拿着帕子走到陈远身边,献宝似的给他看。

陈远放下木盆,接过帕子,摸了摸上面的针脚,又软又密:“好看,我家娘子的手艺,当然好看。”

柳如氏被他说得脸红,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会说好听的。”

两人正说着话,院门外传来了邻居李婶的声音。柳如氏擦了擦手,快步迎出去,只见李婶手里提着半袋新磨的玉米面,笑着递过来:“如氏啊,我家那口子昨天去镇上磨了面,多出来些,给你家尝尝鲜。听说你们要去逛庙会?”

“是啊李婶,谢谢您的玉米面。”柳如氏接过袋子,连忙让李婶进屋坐。陈远也擦了手,搬来石凳,倒了杯凉茶递过去。

李婶喝了口茶,咂咂嘴:“这庙会啊,今年可比往年热闹。听说镇上的戏班子要连唱三天,还有南边来的杂耍艺人,能吞剑喷火呢!你们年轻人去了,可得好好玩玩。”

柳如氏听得眼睛发亮,陈远在一旁笑着补充:“我还听说有卖糖画的,到时候给如氏买个最大的。”

“那可真好,”李婶笑着拍了拍柳如氏的手,“如氏啊,你算是找对人了,陈远这孩子踏实又疼人。对了,庙会人多,你们可得把贵重东西收好了,去年就有小偷偷东西,可别扫了兴。”

柳如氏点点头,把李婶的话记在心里。又聊了会儿家常,李婶起身告辞,柳如氏送她到院门口,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一小把李婶塞的茴香籽:“李婶说包饺子放这个香,让咱们也试试。”

陈远看着她手里的茴香籽,笑着说:“那咱们明天包顿饺子,就当提前庆祝逛庙会。”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柳如氏就起来剁馅儿。陈远也没闲着,劈柴、挑水,把厨房的水缸填得满满当当。两人一个剁馅儿,一个和面,配合得十分默契。面团揉得光滑劲道,馅儿里放了李婶给的茴香籽,还加了点猪油,香气很快就飘满了小院。

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挺着肚子,排在盖帘上,像胖嘟嘟的小元宝。水烧开后,饺子下锅,煮得浮起来,捞出来咬一口,汁水四溢,茴香的清香混着肉香,让人回味无穷。

“好吃,比我娘包的还香。”陈远吃了满满两大碗,摸着肚子说。柳如氏看着他的样子,笑得眉眼弯弯:“你喜欢,以后我常给你包。”

吃过早饭,柳如氏想起李婶说的防盗的话,便把家里仅有的几吊钱和父亲留下的玉扳指仔细包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又找出陈远的腰带,在里面缝了个小口袋,把钱放进去:“这样系在身上,就不容易丢了。”

陈远看着她细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感动,伸手把她揽进怀里:“有你在,我什么都放心。”

下午的时候,陈远去镖局取东西,顺便打听了一下送镖的路线。掌柜的见他来了,又叮嘱道:“那批灯盏是给镇上灯会准备的,可不能耽误。不过你也别太急,路上小心些,实在赶不及,晚一会儿也没事,别让柳夫人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