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集:意外之财(第2页)

 “陈哥,你真要去鉴定那玉佩啊?”阿力有些意外。

 “嗯,我想看看这玉佩到底值多少,要是真有点价值,我得想办法还给老人家。”陈远说着,就往街角的“宝玉斋”走去。

 宝玉斋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姓刘,戴着一副老花镜,看玉的眼光很准。陈远把玉佩递过去,说:“刘老板,麻烦您帮我看看这玉佩,是什么年代的,大概值多少钱。”

 刘老板接过玉佩,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又翻到玉佩背面,看了看上面的一个小小的“周”字印章,突然眼睛一亮:“这位客官,你这玉佩可不一般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陈远心里一紧:“刘老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看这玉质,是老坑的和田青玉,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但质地温润,密度也高,再看这云纹,是典型的清代中期的工艺,还有这背面的印章,是当时民间工匠常用的落款手法。*秒+蟑,结~暁\税_旺~ `已_发~布′蕞¨歆`蟑,結·”刘老板指着玉佩,一一给陈远解释,“这玉佩保存得还算完好,没有裂痕,按现在的行情,至少能值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陈远愣住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原本以为这玉佩顶多值几两银子,没想到竟然这么贵重。周老汉肯定不知道这玉佩的价值,不然绝不会轻易送人。

 “是啊,要是遇到喜欢老玉的藏家,价格还能再高些。”刘老板笑着说,“客官,你这玉佩是哪里来的?要是想出手,我可以帮你联系买家。”

 “不,我不卖。”陈远连忙摇头,心里的愧疚感越来越重,“这玉佩是一位老人家送我的,他不知道这玉佩这么值钱。我得赶紧把它还给老人家。”

 刘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客官倒是个实诚人。这年头,能抵住五十两银子诱惑的,可不多见。”

 陈远谢过刘老板,没再多说,转身就往外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到周老汉,把玉佩还给他。

 可他只知道周老汉是邻县乡下的,要去给孙子送药,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邻县这么大,乡下的村子又多,去哪里找呢?

 陈远出了玉器店,在街上四处打听。他先去了周老汉说的抓药的药铺,药铺的伙计想了半天,说今天确实有个老汉来抓过治咳嗽的药,好像说是什么“周家庄”的,但具体哪个周家庄,他也不清楚。

 邻县有三个叫周家庄的村子,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还有一个在城南。陈远没多想,先往城东的周家庄赶。他骑着马,一路打听,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了城东的周家庄。村子不大,他挨家挨户地问,有没有一位今天进城抓药,不小心掉进河里被救的周老汉。

 村民们都说没听说过,有个老人说:“我们村是有姓周的,但都没听说今天有人进城抓药啊。你是不是找错村子了?城西还有个周家庄,你去那边看看吧。”

 陈远又骑着马往城西赶。城西的周家庄比城东的大些,他刚进村子,就看见一个妇人在村口的井边打水,赶紧上前打听。

 “你说的是周老汉?”妇人想了想,“是不是个子不高,头发花白,穿了件蓝色的旧布衫?”

 陈远赶紧点头:“对对对,就是他!您认识他?”

 “那是我公公。”妇人惊讶地说,“他今天去县城给我儿子抓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没出事,没出事。”陈远松了口气,“我是今天救他的人,有样东西要还给她。”

 妇人一听,连忙把陈远往家里领:“原来是恩人啊!快请进,快请进!我公公刚回来没多久,正在屋里歇着呢。”

 陈远跟着妇人进了院子,院子不大,收拾得很干净。屋里传来咳嗽声,妇人掀开门帘:“爹,救您的恩人来了!”

 周老汉从炕上坐起来,看见陈远,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说:“壮士,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陈远走到炕边,从怀里掏出玉佩,递到周老汉面前:“老人家,这玉佩您还是收回去吧。我今天去玉器店鉴定了,这玉佩是清代的老玉,能值五十两银子。您不知道它这么值钱,我不能收。”

 周老汉愣住了,他看着玉佩,又看了看陈远,半天没说话。妇人也惊讶地说:“爹,这玉佩这么值钱?您怎么不早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