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写书的原因(第3页)

 

天天吃了早饭就来报到,晚上非要等朱七七睡下了再走。

 

这三天里,因为朱七七要卧床休养为主,每次吃过药后没一会儿就会犯困。赵瑾也不见外,让朱七七该睡就睡,他则大剌剌的坐在人家的床前看书。看的是朱七七给他的书。

 

等朱七七睡醒之后,两人再弹弹琴,聊聊天,更多的是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情节和阅读感悟。

 

为什么聊这些?

 

一是赵瑾确实爱看,二是赵瑾看得出来,朱七七对他还是礼貌客气居多,如果不聊这些,朱七七对他永远就是客客气气的。无论他聊什么,没几句后朱七七就会变成话题终结者。

 

但赵瑾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只觉得这也难怪,女儿家嘛,自有女儿家的矜持在。

 

随着这三天的接触,赵瑾越发觉得朱七七不同于一般女子,有见识,有才华,整个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完美,更加坚定了他心中一些刚刚冒出点小萌芽的想法。

 

不同于赵瑾这三天的愉悦,朱七七这三天只觉得度日如年。

 

虽然这人是个绝世大帅比没错,虽然这帅B说话又苏又好听人又体贴也没错,可是!可是!他可是太子的儿子啊!还是嫡长子!

 

这样的身份注定了赵瑾身上无论有多少光环,都自带着无尽的麻烦。

 

朱七七是想要为国家出力没错,但不代表她想要卷入皇室争斗中啊。

 

皇室,永远代表着麻烦,还是那种沾上就摆脱不了的麻烦。

 

终于赵瑾要走了,朱七七几乎要撒花欢送了。

 

但无论心中怎么激动,朱七七面上还是绷住了,并虚伪的说:“英华哥哥这就走了吗?原想让哥哥多住几天好生招待的。”

 

虽然看得出来朱七七的言不由衷,但赵瑾心里还真就挣扎了一下,这一走,再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他是真的很想再留下来住几天,好多陪陪七七的。

 

看出了赵瑾的犹豫,朱七七紧张了,不是吧不是吧,我只是客气一下啊!你可千万别当真啊!不会真的当真了吧?

 

朱七七心里一边嘟囔着一边后悔,早知道就不客气那一句了。

 

看到朱七七紧张,赵瑾忍不住又笑了,看来这小丫头还挺排斥他的呢。

 

但没关系,七七现在还小,还完全不曾开窍,他会好好呵护她,一步一步走进她的心里,直到她十八岁及笄,那时,便是他得偿所愿之时。

 

说到这里,再插一句题外话,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也就是成年,但是这个时空却很神奇的是十八岁及笄。

 

朱七七最初知道的时候也极为诧异,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先秦时期,女子成年时间与朱七七所在的时空没什么不同,但从秦二世开始,便改为了女子十八岁及笄。

 

据说是因为秦朝二世皇帝嬴高认为,婴幼儿夭折率以及女子难产率高是因为十五岁的少女身量没有长成,证据就是很多女子明明及笄了,却还会继续长高。

 

这说明什么?

 

说明十五岁根本不是女子的成年时间节点,毕竟你都还在长个子,怎么能说你已经成为大人了呢?只有孩童才会长个子。

 

那么让十五岁的女孩子结婚生子,生下来的孩子夭折率高就可以解释了,你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孩子又怎么能孕育出健康强壮的孩子呢?你见过哪个果树还没有成熟就能结出好果子的吗?

 

同样的道理,因为你还是个孩子便开始怀孕生子,所以初产妇的难产率才那么高。

 

经过全国范围的观察和统计,反倒是十八九岁以后的女子生下来的孩子相对健康的更多,难产的比例也更低。

 

所以秦二世废除女子十五及笄的规定,改为十八及笄。

 

虽然政令实施最初也遭到了很多的阻力,但是秦二世赢高是个和始皇帝嬴政一样强势的人,一边强制实施,一边严厉惩罚,又一边加大宣传,最终这个政令才全国实行,并一直实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