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皇帝和太子(第2页)
等到秦朝统一天下,没有了胙土命氏的环境,姓与氏渐渐便合二为一了,很多原本的氏也变成了姓。
而皇帝家这一支,就恰好姓了赵。
但即便是借着嬴姓赵氏之名,皇帝一家也仅仅是在争霸天下这件事上获得了一个被世家大族勉强认可的入场资格。
只是后来皇帝兵力渐盛,已压了所有诸侯一头,又在一次大战胜利后得到了被战败方私藏起来的传国玉玺,自此,皇帝一家既有始皇之宗,又有始皇之玺,这才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建立新朝。
但世家大族虽然迫于形势俯首称臣,却不但时常对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还时常排挤同皇帝一起打拼出来的新贵。
如今的朝堂上,可以说是旧贵和新贵分庭抗礼。
此次有人弹劾朱家祖上本是白丁,在朝廷无甚建树,仅凭跟皇家的那么一丝情分便巧言令色得了这么高的爵位,甚至身居九卿高位(朱爸为太常),受国家供养,却始终游离朝廷,于社稷无功,还去行商贾之事,与民争利,实乃国之蛀虫也,简直是罪大恶极,需得严惩才好。
前面可能忘记提了,这里补上,朱爷爷和朱老爸不想入朝为官,但皇帝却坚持要授官,于是就给朱爷爷授予了太傅一职,给朱爸授予了太常一职。
太傅一职,在这个朝代中通常仅新君初立时会设立,类似于德高望重的吉祥物一角,地位超然,没什么实际权力。
太傅去世后,一般此职位就会空置,等到下任君主登基时再视心情设立。
太常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等。因为宗庙礼仪在古代十分重要,所以位列九卿之首。
但是吧,朱爸常年不上朝,太常一职实为皇帝掌握,所辖一应属官皆为皇帝亲信。
皇帝听了那些弹劾朱老爸的话后都气笑了。
这些人的打算,皇帝心知肚明。正因两家关系亲近,一些旧贵才选择朱家进行打压,借弹劾朱家之事同皇帝掰腕子。
朝中多一个列侯少一个列侯,对旧贵来说无关紧要,但九卿之首就不一样了,一个九卿,可以多安插多少人手?
旧贵们的目的就是以此为借口拿捏皇帝,若是皇帝软弱,他们便能更进一步,拿下太常,剑指新贵一派,甚至掌握整个九卿。
这算盘珠子都快蹦到脸上了,皇帝又不傻,自然不肯让旧贵如愿。
赵瑾早已跟在太子身边处理事务,对于这些朝堂之事心中也是清楚的。他也没少听见皇帝在后殿为此发火。
此事一时半会儿难有定论,说多了也只是徒增祖父烦心。故而赵瑾便转移话题道:“叔父往外邦销售玻璃,这是欲以玻璃之器换取他国金银,反哺自身吗?”
皇帝点头:“不错,若真如此,倒也是件好事。只是还需提防那起子脏心烂肺之人使坏。”
确实,朱家生意做得大,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天下太平时间不久,民生尚且凋敝,国库尚且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