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肃王立大功(第3页)
姜弥看出他的疲惫,试着宽慰道;“北地那些百姓平日里都怎么过冬?”
“北地一马平川,山林都很少。他们也会烧制木炭,但用得起的人不多。”这也是问题所在。即便是朝廷征调木炭过去,也没多少人买。
棉衣数量也有限,要先紧着军营里的将士。
姜弥思索了一番,道:“你知道一种叫火炕的东西吗?”
姜弥用手比划着。“就是宽约半丈,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
“用砖块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当床使用。”
“炕设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不必再单独烧炕。”
姜弥出生在南方,就一次去北方执行任务睡过,所以问了一下当地人炕的原理。当时就是觉得新奇,没想到还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宋墨听完她的描述,怕记不住,于是找来纸和笔画了一份详细的图纸。
姜弥在上面标明了灶口和烟口的大概的位置以及尺寸。“不是什么特别难的技术,找几个工匠实验一番便可以推广出去。”
雪灾往往会伴随饥饿和冻伤,饥饿可以用粮食来解决,冻伤一直是个难题。
有了姜弥给的这份图纸,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而且,火炕这种东西还不是一次性的,可以重复使用,能节省不少成本。
翌日,肃王李焱便将这份图纸呈上了御案,称是在外游历时,听一个方外之人讲述的。乾帝见了这份图纸,果然龙颜大悦。
乾帝立马召见了工部尚书,询问其可能性。
工部尚书手下能人不少,只看了一眼图纸便激动得手抖,当晚就做了一个出来。经过一番验证,果然如肃王所说,晚上躺在土炕上面,甚至连被子都不需要盖。
乾帝阴郁了许久的脸,终于展露笑颜。
肃王也因此被乾帝高看一眼,得了不少的赏赐,甚至被委以重任,参与赈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