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儿啊,学好外语啊(第2页)
锦秋领命而去,讷柔则是不愿再想那些烦心事,她挥了挥手,对奶嬷嬷道:“去,把十一阿哥抱过来。”
很快,己经能走得十分稳当的永璂,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袍子,像个小炮弹一样冲了进来。?m·a!l,i′x\s~w!.?c?o~m?
他先是煞有介事地学着大人的模样,给讷柔行了个歪歪扭扭的礼,口中还念念有词:“额娘安。”
讷柔的心瞬间就软成了一滩水。她笑着将儿子揽进怀里,随后遣散了所有宫人,殿内只留下她们母子二人。
永璂的启蒙,如今是由皇上下旨,让富察傅恒亲自照管着。对此,讷柔是一百个放心。
只看永璂最近这几个月,无论是行礼的规矩,还是说话的口齿,都愈发清晰条理,就知道傅恒对这个臭小子有多上心了。
只是,孩子越是聪明,带起来就越累。现在永璂时常会冒出一些问题,什么“天何所沓?十二焉分?”什么“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那些之乎者也、圣人之言,他张口就来,有时候连讷柔这个“前现代人”都有些回答不上来。
但讷柔自然有独一无二的东西要教给她的孩子。
那就是英语和数学。
倒不是说这个时期的大清就完全没有人懂这些西学。而是因为,永璂的皇阿玛乾隆是一个超级、十分、特别偏科的“文科生”。
更准确地说,是一位顶级的“社科生”。他精通帝王权术,深谙国家治理,对人心和权力的把控己臻化境。
但他写诗实在是很烂。
而且,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这一点上截然不同。
他虽然嘴上时常说着要“效仿皇祖”,但对于康熙帝曾一度痴迷的西洋乐器、物理、几何、数学甚至外语,乾隆骨子里是全然不屑一顾的。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就是他的言论之一。
在乾隆眼中,那些西洋玩意儿,不过是些“奇技淫巧”,是蛮夷小国用来博人眼球的杂耍,登不得大雅之堂。
讷柔可绝对不会把孩子养成那个样子。永璂要是沿着他皇阿玛规划的道路走下去,即便再聪明,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