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第二道防线(第2页)

 此刻,他们依托着由八路军精心设计和修建的、远比他们之前在国内见过的任何工事都要坚固完善的堑壕、地堡和交通壕体系,正默默地擦拭着手中的武器,眼神沉静而坚毅。 

 他们不像中央军那样有优越感,也不像晋绥军那样患得患失,他们只是沉默地做着战斗准备,仿佛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_h*o?n`g\t\e·x?s~..c~o~m/ 

 对于即将到来的恶战,这些来自彩云之南的汉子,早己在心中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而阵地上另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则是那些从各处战场溃散、流落至此,被黑云山根据地收拢或主动前来投奔的散兵游勇。 

 他们的成份则更加复杂。 

 有被打散的原中央军、晋绥军士兵,他们带着战败的耻辱和对日寇的仇恨; 

 有不堪忍受地主或伪政权压迫、被逼无奈揭竿而起的地方武装、土匪绺子,他们更看重实际利益; 

 甚至还有一些身怀绝技、独来独往的江湖好汉,他们或许是为民族大义,或许只是想在这乱世中找条活路。 

 这些人普遍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严格的军事纪律,但却有着极其旺盛的求生欲望和对李云龙颁布的“战利品换装备”政策近乎狂热的极大热情。 

 对他们而言,打鬼子不仅仅是口号上的保家卫国,更是改善自身装备、提升战场生存几率、甚至发一笔“战争财”的最首接、最有效的途径! 

 因此,在这些散兵游勇聚集的阵地上,气氛显得更为“活跃”、喧嚣,甚至有些“野蛮”和无序。 

 “都听说了吗?前面岚县那帮怂逑的中央军,靠着八路给的好家伙,硬是把小鬼子顶了五天!” 

 “撤下来的时候,个个都鸟枪换炮了!” 

 一个满脸络腮胡、敞着怀露出胸毛的大汉,正唾沫横飞地对着围拢在他身边的一群人吹嘘着不知从哪听来的消息, 

 “咱们弟兄可不能比他们差!” 

 “这回听说小鬼子主力全来了,那战利品肯定更多!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