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整合力量(感谢“无怣”的打赏,给“无怣”大大加更!)(第3页)

 “他们的来源各异,指挥体系也五花八门,思想觉悟更是参差不齐。”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编和思想上的统一,将来一旦遇到更残酷的硬仗,或者更复杂的政治局面,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我们内部的隐患。” 

 “而且,正如你所说,咱们黑云山根据地的实际控制区域,因为这次辉煌的胜利,也必然会大幅度扩展。” 

 “我们需要更多的、政治上可靠、军事上过硬的部队,去驻守那些新解放的区域,去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去放手发动群众,去彻底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于是,一场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战后整编工作,在李云龙和赵刚的主持下,在整个黑云山根据地全面展开。 

 对于那些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英勇、作战顽强、伤亡较大、并且在战后真心实意愿意接受八路军领导和改编的“友军”部队,赵刚亲自带领政工干部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动员。 

 赵刚向他们详细阐述了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军队纪律、官兵平等等政策,以及加入八路军大家庭的光明前景。 

 大部分“友军”部队的官兵,在亲眼见识了八路军那强悍无比的战斗力、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以及相对公平合理的官兵待遇后,尤其是“缴获换装备”政策的巨大吸引力下,都纷纷选择了真心实意地归附八路军。 

 他们知道,跟着八路军,跟着李云龙,有肉吃,有硬仗打,有打鬼子的盼头! 

 这比跟着那些只会克扣军饷、贪生怕死的旧军阀强太多了! 

 这些选择加入的部队,被暂时打破了原有的建制,将其中的士兵和基层军官,与独立旅抽调出来的、军事素质过硬、政治思想坚定的老兵和党员骨干进行混编;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改编为新的、统一编制的作战单位,统一接受八路军的军事指挥体系和政治思想教育,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和政治可靠性。 

 例如,王劲松指挥的那个在岚县外围防御战中打得异常顽强、几乎全军覆没但骨干尚存的中央军残团, 

 虽然伤亡过半,但剩下的都是经历过血火考验、对日寇有着刻骨仇恨的百战精兵。 

 在王劲松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并与李云龙、赵刚进行过几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最终下定决心积极表态,愿意带领残部加入八路军共同抗日, 

 他们被整体改编为独立旅下辖的一个新的步兵团,番号暂定为独立第七团。 

 王劲松凭借其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出色指挥能力和在官兵中建立起来的崇高威望,继续担任该团团长。 

 但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该团的政委、政治部主任以及部分营连级政治指导员,则由八路军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政工干部派任,以确保这支新部队

的政治方向和思想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