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朝会(第3页)
最后,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提出了今日最后一个,也是最为深远的一个议题。
“其四,军功赏罚。强军之本,在于赏罚分明,纪律严整。然朕闻,如今军中杀良冒功、临阵争抢首级以致阵型混乱者,屡见不鲜!此非勇武,乃自毁长城!以人头论功之法,弊端丛生,长此以往,军不成军,国将不国!”
他声音转厉,带着痛心疾首的意味:“朕意,当效仿古制,革新军功体系!斩获首级固然记功,但更要看队伍阵型之完整、夺取器械旗帜之多寡、俘虏之数量等级、攻城拔寨之贡献、坚守阵地之时长!当赏罚结合,重集体功勋,严战场纪律!如此,方能练出百战精兵!”
他目光扫向兵部尚书王洽:“此事,朕责成兵部,会同京营及边镇勋臣宿将,详议此事,尽快拿出一个革新军功赏罚的章程草案,呈朕御览!”
改革军功体系,触动的是整个军队的旧习和无数将领的利益,其难度可想而知。王洽面露难色:“陛下圣见高远。然军功旧制沿用已久,骤然改革,恐……恐军心浮动。且新制如何量化、如何监督,千头万绪,非一朝一夕可成……”
“正因其难,才需去做!” 朱由检打断他,“朕知道不易,但方向必须明确!细节可以慢慢完善,但‘杀良冒功必惩、集体功勋重赏’的原则,必须立下!兵部先拿出草案来,朕自有决断!”
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王洽见皇帝决心已定,不敢再辩,只能领命:“臣……遵旨。”
四个议题议毕,已近午时。朱由检宣布退朝。
百官们躬身相送,待皇帝身影消失在殿后,才直起身来,神色各异。许多人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震惊和茫然。今日的朝会,信息量太大,冲击力太强。这位年轻的天子,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变得如此强势、果决,且目光深远,提出的每一个议题都直指要害,甚至隐隐预见了未来的危机。
韩爌、王洽、毕自严等重臣更是心事重重,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位皇帝,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被他们引导和左右的少年了。大明的政局,似乎真的要变天了。
而朱由检回到乾清宫,只觉一阵精神上的疲惫袭来。与这些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周旋,实在耗费心神。他坐在御案后,揉了揉眉心,心中默默盘算着。
“今日所议诸事,看似纷杂,实则环环相扣。” 他暗自思忖,“朕心中最想革除的弊病,乃是这积重难返的钱粮亏空,无钱无粮,何以强军?何以安民?财政才是一切的根本。然此事牵扯太广,非一蹴而就之功。”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凝重:“更何况,建奴凶焰日炽,算算时日,离那十一月的‘己巳之变’,不过五月之期!时不我待啊!”
“眼下,一切都要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入寇让路!” 朱由检做出了决断,“稳定朝局,压服杂音,尽一切可能加强京畿北面的防御,哪怕只是多准备一些粮草,多修补一段城墙,多让边将警醒一分,或许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撑过这一劫,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驿站,能捞回李自成最好,捞不回也暂且顾不上了。军功改革,先提出方向,给他们压力,真正的整军经武,也需等到京师解围之后!” 他握紧了拳头,“待朕渡过此劫,站稳脚跟,必当大刀阔斧,整顿兵备,重塑军魂!钱粮之事,亦要提上日程!今日朝堂之议,不过是投石问路,给这些臣子们提个醒罢了。”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