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宁(第2页)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气氛瞬间凝固。袁崇焕也是一惊,他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平易近人”地直接与一个老卒交谈,更没想到这老兵反应如此激烈。眼看老兵磕得头破血流,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他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对朱由检道:“陛下,请息雷霆之怒。赵老根乃是军中老卒,世代忠良,只是骤睹天颜,惊惧失措,绝无半分不敬之心。还请陛下宽宥。”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既为老兵求情,也巧妙地将老兵的失态归因于对皇帝的敬畏,无形中维护了军纪和皇帝的威严。

 朱由检看着地上抖如筛糠的老兵,心中也是一阵感慨。这就是皇权的力量,一个自称,就能让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恐惧至此。他本就无意降罪,见袁崇焕出面,便顺势说道:“袁爱卿言重了,朕并非动怒。!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只是见老人家养马精良,心生赞许罢了。快扶老人家起来,地上凉,莫要冻坏了身子。”

 他的语气温和,甚至带着一丝关切。

 立刻有袁崇焕身后的亲兵上前,小心翼翼地将浑身瘫软、几乎站立不稳的赵老根搀扶起来。老兵依旧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只是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眼眶里已经泛起了泪花,不知是吓的还是激动。

 袁崇焕转向赵老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老根,还不谢过陛下隆恩?陛下宅心仁厚,不仅不怪罪你的失仪,反而称赞你养马有功,这是天大的恩典!还不快快谢恩!”

 赵老根这才如梦初醒,挣扎着又要跪下,被亲兵牢牢扶住。他只能朝着朱由检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用尽全身力气喊道:“谢…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小人…小人粉身碎骨,也难报陛下万一!” 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无上的感激。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他的目光重新投向广阔的营地和远方隐约可见、正在集结的骑兵队列,语气平静地说道:“军中将士,皆是为国戍边,劳苦功高。一个爱马如子的老卒,便是一军之基石。能有如此忠谨老卒,可见军心可用。袁爱卿能得军心,麾下将士用命,可见治军之能。”

 这话既是安抚了赵老根,也是对袁崇焕的再次肯定,但语气中却依旧听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袁崇焕心中微微一凛,他听出皇帝话语中的深意。这既是褒奖,也是提醒——军心是向着大明,向着皇帝的。他立刻躬身应道:“臣不敢居功,皆赖陛下天威浩荡,将士们忠勇报国。陛下,您适才所见,不过是关宁军日常操练之一角。臣麾下这支兵马,尤其是您将要看到的关宁铁骑,乃是多年与东虏血战,方才磨砺而出。”

 他非常聪明地将话题引向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部队,试图展示自己的核心价值。

 朱由检顺着他的话问道:“哦?关宁铁骑,朕久闻其名,今日得见,果然气象不凡。袁爱卿可否为朕详述一二?”

 这正是袁崇焕所期望的。他精神一振,侧过身,伸手指向远处一队正在缓缓集结、移动的骑兵方阵。那支部队与周围的轻骑兵截然不同,骑士和马匹都披着厚重的铠甲,在冬日并不算明亮的阳光下反射出森冷、沉凝的光芒,仿佛一股移动的钢铁洪流。

 袁崇焕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自豪之色:“陛下请看!那便是我关宁铁骑!此军乃是臣在辽东经略任上,吸取了无数次与东虏交战的血泪教训,呕心沥血,耗费巨帑,方才组建而成的精锐中的精锐。其核心战法,便是处处针对东虏八旗军的特点而设!”

 他稍微停顿,组织着语言,力求将这支军队的精髓清晰明了地呈现在这位年轻的、心思似乎比传闻中更深沉的皇帝面前:

 “其一,在于‘铁’字!” 袁崇焕加重了语气,“我关宁铁骑,讲究人马皆披重甲!骑士身着的,是特制的棉铁复合甲。内里是厚实的棉花填充,足以缓冲钝击之力,外层则铆接铁片或罩一层锁子甲,重点部位更有加强防护。头上戴的是防护周全的铁盔。如此重装,足以在相当距离上有效抵御东虏常见的步弓、骑弓攒射,近战时也能大大提升对刀劈枪刺的防护力。”

 “战马,亦非寻常驽马。” 他指着那些高大的战马,“皆是精挑细选的上等蒙古马或辽东本地良马,耐力与冲击力俱佳。马身披挂特制的马铠,虽不能如古时具装甲骑般全身覆盖,但胸、肋、臀等要害部位皆有铁甲或厚皮甲防护。人马皆重,冲击之时,便如同一座移动的铁墙!这便是‘铁骑’之名的由来,也是我们敢于同东虏精锐野战对冲的底气所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检凝神细听,目光紧紧锁定着那支缓缓移动的钢铁方阵。他能想象,这样一支重装骑兵集群冲锋时,将是何等惊天动地的景象。

 袁崇焕继续说道,声音中透着一股锐气:“其二,在于‘火’字!与东虏八旗主要依赖弓马骑射和悍不畏死的冲锋不同,我关宁铁骑,极其重视火器的运用,并将其与重骑兵战术深度结合!每一名铁骑兵士,除了配备趁手的长柄战刀或锋利的马槊外,还标配一物——”

 他稍微停顿,卖了个关子,然后一字一顿地说:“三眼铳!”

 “三眼铳?” 朱由检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是一种明军中装备较多的单兵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