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江阴永不投降(第3页)

 然而,叛军的人数,实在太多了。

 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冒着密集的箭雨和滚石,一波又一波地,疯狂地冲击着城墙。

 终于,有数十架云梯,成功地搭上了城头。

 “弟兄们,冲上去!第一个登城的,赏银百两!”叛军的头目,在阵后大声嘶吼着。

 无数叛军,如同嗜血的蚂蚁,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杀!”

 城墙之上,最血腥的白刃战,爆发了!

 吴指挥使率领的卫所兵,组成了第一道防线,他们用长矛,奋力地将刚刚露头的敌人捅下城去。但叛军悍不畏死,不断有人爬上城头。

 一名叛军的悍将,武艺高强,他一刀劈开两杆长矛,咆哮着跳上了城垛!

 “死来!”他挥刀便向吴指挥使砍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猛地撞了过来!是阎应元!他竟然放弃了指挥,亲自加入了肉搏!他用自己的身体,狠狠地撞在了那名悍将的身上,两人一同滚倒在地。

 “保护大人!”周围的民壮,一拥而上,用最原始、也最野蛮的方式,将那名悍将,活活地用长矛和朴刀,捅死、砍死在了地上!

 阎应元从地上爬起,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他抢过一把朴刀,对着所有正在奋战的军民,发出了嘶哑的、却又足以让所有人热血沸腾的咆哮:

 “江阴的父老乡亲们!我等的背后,就是我们的父母妻儿!退无可退!随我,杀——!”

 “杀!杀!杀!”

 全城的百姓,被这股血勇之气所感染,彻底疯狂了!他们用长矛、用锄头、用菜刀、甚至用牙齿和拳头,与爬上城头的每一个敌人,进行着最惨烈的厮杀!

 这一日,从清晨,一直战至黄昏。

 夕阳的余晖,将整座江阴城,和城外的护城河水,都染成了悲壮的血红色。

 叛军在城下,留下了数千具尸体,终于鸣金收兵,狼狈退去。

 城头之上,也已是尸横遍野,幸存的守城军民,人人带伤,个个浴血。他们赢得了第一天的胜利,但代价,是惨重的伤亡。

 阎应元拄着那把早已砍得翻卷了刃口的朴刀,站在插着大明旗帜的城楼上,看着远处重新集结的、无穷无尽的叛军。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他们守住了第一天,但他们能守住第二天,第三天吗?

 全城军民,在短暂的胜利后,没有欢呼,只有沉默。他们默默地收拾着战友的尸体,加固着残破的城防,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一种名为“不屈”的火焰。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坚持,能有多久。他们只知道,只要他们还活着,江阴的城头,就只会飘扬着大明的旗帜。

 ---------------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忠义四》中提到阎应元:

 “阎应元,字质明,江南江阴人。崇祯中,为江阴典史。顺治二年,大兵下江南,应元率义勇守城,凡八十一日,城破,死之。”

 黄毓祺为江阴贡生(身份显赫,家资丰裕,人称“黄半城”),与其弟黄毓礽以诗文闻名,擅古文辞,性格豪迈。崇祯壬午年(1642年)以乡试副榜贡入京,受公卿礼遇。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与生员徐趋在江阴行塘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匿寺庙继续谋划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