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朝鲜(二)(第2页)

 第二个人,是致仕归乡的前任江西巡抚,大儒林文正。林家世代书香,子弟门生遍布大明官场。

 朱常瀛将第二个【博士】名额,递给了林文正的嫡长孙。

 “林老大人,本王要去一个蛮荒之地,教化万民,传播圣人之道。这份伟业,非有德高望重之大儒相助不可。”朱常瀛起身,对着这位老者,深深一揖,“本王请您的长孙,为我东征军的‘大司马’,总领军中法纪与教化之事。本王要的,不仅是林家的名望,更需要林家,为我未来的藩国,提供一批懂得钱粮刑名的真正人才!”

 林文正看着眼前这位礼贤下士、目光深远的桂王,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上古贤王。他激动地答应了桂王的要求,并承诺,将为桂王,举荐数位在地方上颇有才干,却因不愿依附阉党而被罢黜的官员。

 朱常瀛的募兵,没有朱聿键那般声势浩大。他现在只招募了一千五百人,但每一个兵,都是由钱万三用重金招募来的、上过战场的淮右老兵。他又通过林家的关系,招揽了数十位有经验的文书、工匠、甚至是农学人才。

 他的军队,人数虽少,却是后勤充裕,人才济济,如同一柄藏在鞘中的宝剑,虽不耀眼,却已然磨砺得无比锋利。

 -------

 如果说,朱聿键是兴奋,朱常瀛是谋定后动,那么,潞王朱常淓回到卫辉府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迷茫。

 他将自己关在王府的暖阁之中,日日与琴棋书画为伴,抚琴,琴音是乱的;赏画,画上的山水也仿佛染上了血色。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忘记皇帝那张冷酷的脸,和那道不容拒绝的敕令。

 征朝鲜?建藩国?这一切,对他来说,就像一场荒诞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