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万国来朝(一)

崇祯六年,冬。北京。

 这是一个格外晴朗,却又无比寒冷的清晨。

 自五更天起,整个京师,便从沉睡中苏醒,陷入了一种庄严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从皇城正门承天门(天安门)到大明门,一条长达千步、宽阔无比的御道,早已被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道路的两侧,禁军林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数十万闻讯而来的京师百姓,隔绝在安全的范围之外。

 今日,大明朝的天子,将在此地,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大阅兵,并为即将跨海东征的开拓军团,亲自誓师。

 辰时,文武百官,身着他们品级最高的朝服,自东西两侧的廊庑,鱼贯而入,按照官职品级,分列于御道两侧。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少年天子的、发自内心的敬畏。

 而在承天门城楼之下,临时搭建的、最为尊贵的观礼台上,则汇聚了更为特殊的客人们。

 一边,是近百位从全国各地,被一纸诏书征召而来的大明宗室藩王。他们不再是过去那般,被圈禁于各自藩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富贵囚徒”。在皇帝“开拓海外,实封诸侯”的新政之下,他们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一个个身着华美的亲王、郡王服饰,腰间佩戴着仪仗性的长剑,眼神中,不再是麻木与颓废,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揣测、对同侪的攀比、以及对御座之上那位主宰着他们命运的君王的、无比复杂的仰视。

 另一边,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万国使者团。朝鲜、琉球、安南、暹罗等传统藩属国的使者,自然不敢缺席。而在他们之中,几位金发碧眼的欧罗巴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葡萄牙耶稣会的传教士兼使者,迪奥戈·罗德里格斯神父,正用他那双湛蓝色的眼睛,好奇而又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地,打量着眼前这座东方帝都的宏伟建筑。在他看来,所谓的阅兵,不过是东方君主炫耀其人数众多、但装备落后、纪律涣散的军队的一场“盛大集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