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以血还血(二)(第3页)

 他看着李秉宪那张因恐惧而彻底扭曲的脸,缓缓说道:“我大哥,在山谷里,被你的滚石,砸断了双腿,活活烧死。城头上,王千户的儿子,被你,亲手割喉。”

 “现在,轮到你了。”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对着身后,那些同样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弟兄们,一挥手。

 “奉潞王殿下令,讨伐国贼,清算余孽!”

 “府中上下,无论男女老幼,鸡犬不留!”

 府邸之内,响起了凄厉的惨叫。但很快,便归于寂静。

 这些年轻的军官们,会亲手,将仇人的头颅,一一砍下,用石灰腌了,整齐地,摆放在木匣之中。他们要用这些东西,去祭奠自己死去的亲人。

 这是最为直接,也最为血腥的“父债子偿,血债血偿”。

 潞王朱常淓,听着手下人,关于这些“复仇”的汇报,只是,麻木地点了点头。

 ……

 三日之后,劫掠与杀戮,终于,因为再也找不到可杀之人,再也找不到可抢之物,而渐渐平息。

 整个全州城,已成一座充满了血腥、灰烬、与乌鸦啼叫的、死寂的废墟。

 潞王朱常淓,召集了所有杀红了眼的将士。

 他当众,将几名因为分赃不均而火并的士兵,当场斩杀。他用一场属于“军法”的、冷静的杀戮,来结束这场属于“复仇”的、狂热的杀戮,重新,建立起他作为主帅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随即,他拿出劫掠来的、堆积如山的财富,当众,进行了公平的分配。所有作战勇猛者,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些在战斗中,失去了亲人的军官,更是得到了双倍的抚恤与战利品。

 当夜,他独自一人,坐在那被鲜血洗刷过的、全州府衙的最高处。

 他看着下方,那支虽然疲惫,但眼中已再无半分颓丧,反而充满了对他这位“铁腕主帅”的敬畏与崇拜的军队。

 他知道,他,并没有真正地“控制”住这支军队的怒火。他只是,顺应了这股怒火,并在怒火燃烧殆尽之后,将灰烬,重新收拢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想起了,在河南卫辉府时,那个会因为一幅画,而长吁短叹的自己。他又想起了,在京师时,那个会在皇帝面前,因为紧张而说错话的自己。

 那些,都仿佛是上辈子的事了。

 他缓缓地,拔出自己的长剑。剑身上,依旧残留着未能擦拭干净的、暗红色的血迹。他看着剑身上,倒映出的、自己那张同样冰冷而又陌生的脸。

 他那属于艺术家的灵魂,已经,彻底死在了这座城市的废墟之中。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明白了在乱世之中,有时,“默认”与“顺势而为”,比“强行干涉”,是更高明、也更无奈的统治之术的……

 一个冷酷、务实、且再无半分软弱的……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