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子大婚

 神武元年,秋。

 凌晨的卯时,天际线尚是一片混沌的黛青色,紫禁城这头沉睡的巨兽,却已在无声中苏醒。晨钟尚未敲响,但一种比钟声更具威严的秩序,已经笼罩了这座帝国的权力中枢。

 午门之外,巨大的汉白玉广场被数千支火把照得亮如白昼。光影跳跃间,映出一片玄色与赤色交织的钢铁森林。

 这是皇太子朱慈烺的专属禁卫——羽林卫。

 他们身着的,是帝国工部与兵仗局为此次大婚专门打造的“神武”甲胄。甲胄以百炼精钢锻打而成,通体漆黑,却在边缘与关节处以赤金丝线镶嵌出繁复的龙纹与云纹,既保留了战甲的狰狞与肃杀,又彰显出皇家的无上华贵。每一名校尉的头盔之上,都插着一根来自西域雪山的苍鹰翎羽,在火光下微微晃动,宛如一片沉默而致命的羽林。

 羽林卫左指挥佥事李定国,正伫立在广场中轴线上,目光沉稳如山。他年约双十,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带着久经沙场的坚毅。作为神武皇帝的义子,他更是“羽林卫学”的首届毕业生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这所由太子朱慈烺亲自提议、皇帝批准设立的学府,专门招纳军功勋贵子弟、皇帝义子及天资卓越的少年,旨在为帝国培养下一代绝对忠诚的军事核心。而李定国,便是太子最信赖的战略部署者与执行者。

 “定国,”一个略显精悍的声音从旁传来,“外围清肃完毕,所有观礼台的背景勘验也已完成。自东华门至午门的沿途,每隔五十步便有一队弟兄警戒,屋顶之上,亦有狙击手待命。保证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这片禁区。”

 来者是羽林卫右指挥佥事孙可望,同样是皇帝的义子,亦是羽林卫学中与李定国齐名的佼佼者。他比李定国年长几岁,身形更为矫健,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如果说李定国是太子的盾,稳重而坚不可摧,那孙可望便是太子的刀,锋利、迅捷,且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狠厉。他负责的是典礼的一切动态安保与突发事件处置。

 指挥佥事,正四品武职,对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已是天大的荣宠。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他们是太子羽翼之下,正待一飞冲天的雏鹰。

 李定国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有力:“可望,辛苦了。只是,那些‘新玩意儿’,可曾调试妥当?”

 孙可望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指向广场两侧数列威严耸立的庞然大物。

 那是一尊尊由蒸汽驱动的巨型礼炮车。黄铜铸就的炮身在火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泽,炮管后方连接着复杂的黄铜管道与齿轮结构,几名身着特殊皮质工装的羽林卫技师,正小心翼翼地为蒸汽锅炉添加着最后的燃料。丝丝白汽从管道的缝隙中逸出,在微寒的晨风中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这便是神武新朝的象征——古老的礼制与新兴的科技,威严的皇权与无匹的武力,在这座广场之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放心,”孙可望拍了拍离他最近的一尊礼炮车冰冷的炮身,“工部的王师傅亲自带人调试了三遍,保证在吉时一到,能让整个京师都听到帝国的雷鸣。”

 李定国不再言语,只是目光再次投向那片由无数羽林卫组成的钢铁方阵。他们静默如雕塑,唯有手中紧握的制式火铳与腰间悬挂的百炼钢刀,在诉说着这支军队的恐怖实力。他们是帝国最锋利的爪牙,而今天,他们只为拱卫一人——他们的同窗、他们的统帅、帝国未来的主人,皇太子朱慈烺。

 ……

 与此同时,高耸的承天门城楼之上,气氛却与午门的肃杀截然不同。

 几位身着华贵锦袍的少年,正凭栏远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嫉妒。

 为首的,正是神武皇帝的第三子,十三岁的永王朱慈炤。他因生母田贵妃正受圣宠,在宫中地位水涨船高,心气也养得极高。

 “哼,”朱慈炤看着下方那片整齐划一的玄甲军阵,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好端端的一场皇家大婚,本该是雍容华贵,尽显礼乐之盛。瞧瞧现在,被太子哥哥搞成了什么样子?杀气腾腾,简直就像是出征前的誓师大会。还有他那个‘羽林卫学’,招的都是些什么人?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军户子,读了几天书,就真当自己是文武全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