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论语》的另一种解读(第2页)
“仁贵,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苦学兵法韬略即可。”
“明年朝廷会对高句丽动兵,那将是你扬名天下的时机。”
朝廷明年要打高句丽?
薛仁贵的脸色一喜。
怪不得太子殿下让他学习兵法,原来大战在即!
薛仁贵对自己的实力很自信,征伐高句丽,一定是他立功扬名的大好时机。
李承乾接着叮嘱道:“仁贵,朝廷攻打高句丽之事,尚未在朝廷上传来,你当做什么不知道即可。¨我!的·书\城/ .埂/新¨最^哙~”
“明日等李绩下值后,孤让张师政带你去英国公府,你自行拜他为师。”
听到太子殿下叮嘱的话,薛仁贵脸色凝重应道。
“诺!”
他不是多嘴的人,也知太子说的很多消息,都不能对外透露出去。
...
翌日。
傍晚。
温暖的落日余晖,斜斜地照进明德殿内。
李承乾坐在首位处置政务,而李象和李厥两个儿子,则坐在下首的位置认真看书。
太子妃苏婉,脸色恬静地坐在一侧编织衣物。
这一幕看起来无比温馨。
就在这时,李厥忽然抓耳挠腮,整个人看起来极其烦躁。
他偷偷地看了父亲几眼,随后壮着胆子说道。
“父亲,孩儿有疑惑。”
听到李厥的话,李承乾、苏婉和李象三人,全都把目光放到他的身上。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有什么疑惑,说出来吧。”
别看这小子今年才6岁,他己经接受了数年的蒙学,也认识不少字。
李厥看了一眼手中的《论语》,随后摇头晃脑念道。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是什么意思啊?”
单个字他都知道,可连在一起,他却不明白其中的寓意。
李承乾并没有说话,而是朝李象询问道。
“象儿,你来给弟弟解惑吧。”
“是父亲。”李象拱手后,接着朝李厥解释道:“弟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有所准备才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所以又名《小戴礼记》。
经过历朝历代大儒的注释,论语的每一句话,都己经形成固定的一套解释。
李承乾点了点头:“象儿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