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罗求援(第2页)

 虽然此战并没有打下高句丽,但是却斩敌八万余,俘虏男女十余万,基本把高句丽打废。 

 通过这场大战说明,唐军的实力要远超于高句丽。 

 李承乾之所以想挂帅出征,不仅为了展示他的武功才能,还能给苏定方、薛仁贵和刘仁轨等人创造立功的机会。¢幻·想\姬/ \已.发+布_罪?歆/璋.截¨ 

 掌握兵权,他才有主动权! 

 就在李承乾皱眉思索时,坐在靠前位置的大臣开始说话。 

 长孙无忌脸上凝重说道:“陛下,为何高句丽攻打新罗半年,营州那边都没有军报传回来?” 

 “难道张俭他玩忽职守?” 

 营州在辽东疆域,和高句丽相隔不远。 

 为了防备高句丽和辽东诸国南下侵扰边关百姓,陛下特派遣国戚张俭担任营州都督。 

 没想到发生这么大的事,张俭竟然充耳不闻。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高句丽切断了新罗通往大唐朝贡的道路,百济也切断了新罗海上的道路。” 

 “新罗使臣乘坐大船绕了一个大圈,才在莱州靠岸。” 

 原来如此! 

 按照高句丽和百济的动作来看,他们肯定蓄谋己久,否则不可能把消息藏的这么严实。 

 李世民接着说道:“诸位爱卿,针对新罗的求援,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重大臣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着头思索起来。 

 出兵救援虽是一句话的事,但不能随便说出口。 

 高句丽很邪门,他们的核心城池基本都依山而建,前隋百万大军征伐三次,都没能将其啃下来。 

 最后强隋也因为三次战争失败,百姓不堪战争重负,导致前隋政权被推翻。 

 大唐虽强,也不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像这种能影响大唐国运的大事,必须考虑周全,否则他们的决策失误会给大唐带来严重后果。 

 过了半盏茶功夫。 

 中书令杨师道站起来说道:“启禀陛下,我们大唐近年接连征伐吐谷浑、高昌和薛延陀,百姓疲惫国库空虚,不宜继续大动干戈。” 

 如果派遣大军征伐高句丽,百姓的负担加重,这无疑是穷兵黩武。” 

 “臣认为应当外交干涉,遣使臣去勒令高句丽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