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么多传世名诗?(第2页)
虽然这首诗没有其他三首气势庞大,但是却描写的十分灵动,整首诗读下来如同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一般。
李世民隔着帷幔看了一眼下方作诗的人,他抚须颔首感慨道。
“佳作频出啊!”
坐在一侧的李承乾,他听完李世民絮絮叨叨说这话,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三首诗都是他抄出来,给裴行俭、崔神基和敬播拿来用。*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
这些千古名诗,谁看谁不迷糊?
就在这时,一旁的高台传来中年男子的大喊。
“还有小半炷香时间,诸位抓紧时间作诗!”
看到时间差不多,李承乾也没有继续干坐着,而是把提前想好的诗抄写出来。
坐在一侧的李世民,他看到李承乾开始动笔,脸色微微一动。
“开始动笔了!”
他再次站起来,轻步走到李承乾的身后,双眼首勾勾地盯着宣纸上面的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体裁?
当前朝堂上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名为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诗体。
但是这种体裁的诗不好作,一般的大儒都作不出好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低声念完后,李世民的心神大受震动。
又是传世名诗!
他的心里同样充满了疑惑,生在帝王家的李承乾,怎么会有这种忧民的感触?
就在这时,中年男子也敲响了铜锣。
“铛!”
铜锣声响起后,中年男子高声大喊道。
“时间到,停笔!”
等侍从把诗卷收上去后,不少士子的脸上全都露出遗憾之色。
很显然,他们对自己作的诗词并不满意。
下一轮就是角逐前十甲,如果在这一轮被淘汰,未免过于可惜。
中年男子朗声说道:“休息一炷香,等选出前50名选手,再进行最后一轮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