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轰动的诗会现场(第2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西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二首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可就是这种朴素简单的言语,把大唐百姓那种劳苦的生活描写的活灵活现。~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这两首诗被评为甲等下,可李世民却认为应该评为甲等中。 

 要不是有李承乾作的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首诗和其他的诗词相比,评为甲等上都没有问题。 

 朗朗上口,寓意深远,这就是好诗! 

 李世民又往后翻了十几首诗,这才找到一首让他眼前一亮的诗。 

 “《观刈麦》,这诗名倒是首观。” 

 他的目光下移,只是念前面几句,脸色顿时一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念完这首诗后,李世民双目怔怔地看着下方的士子,思绪顿时飘向征收农税的国策上。 

 当前大唐执行轻摇赋税的政策,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绫、绢、絁各二丈,税收并不算太重。 

 可他们的田地要是被兼并了呢? 

 早些年大唐经历旱灾、蝗灾和洪灾,说不定不少百姓的田地,早己经被地方豪强兼并。 

 这些士子都是从地方的州郡过来,他们知道当地的土地情况。 

 “看来得派人去查田地兼并之事!”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露出一抹凌厉的杀机。 

 他转头看到李承乾又开始动笔写诗,于是暂时把这个念头压在心底,随后走过去默默地观看。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世民刚念出前两句诗,他的心神便大为震动,他的身子好像定住一般,眼神首勾勾地看着宣纸上面的诗。 

 看完全篇后。 

 李世民忍不住出声道:“好诗!” 

 “没想到承乾今日所作的三首诗,均为传世名诗,真不愧是朕的麒麟儿!”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