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训练日常(第3页)

 有些则效果平平,甚至留下涩感?老皂角和新皂角,叶子与果实,似乎效用也有差异。” 

 指着那堆皂角,姜若蘅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我想看看,其中可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能否找到让普通皂角效果更好的法子?” 

 太子看着她专注而认真的侧脸,眼中笑意更深,带着欣赏,“若蘅心思细腻,连这浣洗之物也肯如此深究,可有发现?” 

 姜若蘅拿起捣药钵,将几片不同状态的皂角叶放入其中,用研杵小心地捣磨起来。 

 “略有些头绪,”一边捣,姜若蘅一边轻声解释,“老皂角皂质更厚,去污力强,但泡沫略粗,洗后偏涩; 

 新皂角皂质少些,泡沫细腻温和,但力道不足。叶子汁液滑腻,似乎有柔顺之效,但单独用去污不够。” 

 将捣出的些许绿色汁液滴入一盆清水中搅匀,又将一小块老皂角皂质放入另一盆水,“若能取其精华,互补长短,或许能制出更好的洗衣之物?” 

 抬起头,眼中带着实验成功的期待和一丝不确定的探询,看向太子。 

 “此想法甚妙!”太子由衷赞道,索性也蹲下身,饶有兴致地看着她的实验,“若需要帮手,或者寻些其他材料,尽管开口。” 

 姜若蘅看着太子蹲在自己身边,认真关注她捣鼓皂角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和被人理解的喜悦。 

 拿起一件沾了油渍的布衣,将其一分为二,分别放入两盆不同的皂液水中,准备进行对比测试。 

 “殿下可要试试这个?”姜若蘅拿起一枚相对温和的新鲜皂角,刮下一些皂质递给太子,眼中带着一丝俏皮的鼓励,“感受一下它的不同?” 

 自己也拿起一块老皂角,准备继续搓洗。 

 太子欣然接过那点淡黄色的皂质,学着姜若蘅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在一小块布上揉搓起来。 

 那动作虽显笨拙生涩,甚至泡沫弄湿了袖口,但神情却无比认真。 

 看着太子小心翼翼又一丝不苟地研究皂角,姜若蘅忍不住以袖掩唇,发出一声如银铃般的低笑。 

 太子闻声抬头,对上她含笑的眼眸,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无声的笑意流淌,空气里弥漫的清甜粉红泡泡混合着皂角的草木清气,别有一番滋味。 

 趁着纺线间隙,洛欣蕊甩了甩有些发酸发红的手指,走到姜若蘅附近的水池边清洗手上沾染的棉絮和细微的纱线毛刺。 

 一眼就看到了姜若蘅面前那堆皂角实验品和捣药钵,再看到旁边蹲着正跟一块皂角较劲的太子。 

 刚放下纺锤,也过来洗手的谢盼旋忍不住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洛欣蕊, 

 “啧,瞧瞧咱们若蘅姐,洗个衣服都能洗出学问来,搞起‘皂角精研’了!” 

 谢盼旋压低声音,朝着姜若蘅和太子的方向努努嘴,语气是十足的调侃加惊奇, 

 “旁边那位更是了不得,甘当‘皂角学徒’,这求知若渴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研究什么治国方略呢!” 

 洛欣蕊故意摊开自己带着红痕和薄茧的手指,“是啊!看看咱俩,跟那纺车和纱线‘搏斗’得灰头土脸,手都快磨粗了,就落得个‘朱教头’的‘口头真传’和‘隔空指法’。” 

 揶揄地瞟了谢盼旋一眼,“果然,境界不同啊!” 

 谢盼旋被她看得脸上刚褪下去的红晕瞬间又涌了上来,连耳根都染上了绯色。 

 羞恼地瞪了洛欣蕊一眼,迅速弯腰掬起一小捧水,“洛!欣!蕊!就你话多!什么境界不境界的!还不赶紧回去捻你的线!再磨蹭,小心本姑娘让你也去研究怎么把断掉的纱线‘取其精华’接起来!” 作势就要弹过去。 

 “哎哟!谢大小姐饶命!小的这就去‘穿针引线’!” 

 洛欣蕊咯咯笑着灵巧躲开,蹦跳着回到纺车旁。 

 拿起纱线时,脸上重新换上专注,但眼角余光还是忍不住瞟向水池边那对沉浸在‘皂角学术’中的璧人,嘴角又忍不住挂起姨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