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臣死谏!废朱允炆皇太孙之位

 黄子澄话说完,奉天殿一下就安静了,气氛变得相当凝重。^x-i,n?d\x~s+.¨c_o\m′ 

 其中文武官员的反应大不相同。 

 以蓝玉等人为首的淮西武将集团脸色没一个算得上好看。 

 尤其蓝玉,不满这两个字都己经写脸上了,瞪着黄子澄,眼睛里仿佛能喷出火来。 

 而代表儒家的文官们,在短暂的诧异之后皆是毫不犹豫的“附议”。 

 他们都知道黄子澄想做什么。 

 朱允炆可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大儒亲自带大的,朱允炆上位是他们共同的期望,只要朱允炆能当上皇帝,他们能掌握的权力绝对会比洪武朝大上无数倍! 

 朱元璋陷入了沉默之中。 

 虽然知道黄子澄在打什么主意,但也不得不承认的确到了该立储君的时候。 

 可是,黄子澄,齐泰他们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做的事朱元璋可没有忘记。 

 若是现在就立朱允炆为储君,只怕骨肉相残的惨剧还得重演。 

 于是,朱元璋的目光来到了李暄的身上。 

 那小子似乎相当厌恶儒家的人,不止一次提过必须得让朱允炆远离黄子澄那帮腐儒。 

 既然如此,何不…… 

 一个好主意在朱元璋的心中成型。 

 朱元璋低头看着李暄问: 

 “李暄,你觉得咱应该现在就立储君吗?” 

 他想要的是否定的答案。?我-的¨书!城+ ′追+醉`薪/蟑′結_ 

 然而。 

 “黄大人说的的确没错,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是该再立储君了。” 

 “?”朱元璋的节奏被打乱,眉头皱了起来。李暄什么事都与黄子澄对着干,怎么会同意? 

 沉默片刻。 

 朱元璋嘀咕道:算了,现在立就现在立,也没差太多。 

 接着问百官:“你们以为,咱该立谁为储君?” 

 百官面面相觑,心中虽有答案却不敢应答。 

 最后,黄子澄壮着胆道: 

 “《春秋》有云立嫡以长,立子以贤,皇孙允炆殿下仁孝著于西海,民间皆赞“春风化雨”,颇有懿文太子之遗风!故臣斗胆,请立允炆殿下为皇太孙!” 

 话音落下,其他文臣见朱元璋没有动怒的迹象,连忙高呼“臣附议”。 

 蓝玉等人,想说话,却不敢,只得闷闷不乐的将头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