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傻眼的狱卒:死囚大摇大摆的离开诏狱,这对吗?(第2页)

 但这次完全不一样,李暄名义上是个死囚,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者亲自为李暄准备好纸墨笔砚不提,甚至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太医在李暄的隔壁! 

 这是哪门子的“死囚”? 

 前几次,虽说李暄被判死罪后都出去了,但那几次的情况完全可以理解成皇帝气消了,杀心也淡了,所以法外开恩。?k!a^n+s!h`u~d·i/.·c¢o?m′ 

 可这次…… 

 狱卒们感觉朱元璋根本就没起杀心。 

 他关李暄进来单纯就是在和李暄怄气。 

 这诡异的情况让狱卒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来坐牢的不是都察院的一个西品御史。 

 而是懿文太子朱标! 

 这说明,李暄在朱元璋眼中的重要性己经快能和故去的太子殿下相提并论了。 

 这让这些狱卒与李暄相处时候,如何还能保持住之前的心态? 

 而李暄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狱卒可谓是满头的黑线。 

 心里己经开始暗暗骂娘了。 

 好你个朱元璋,真是卑鄙啊! 

 表面上是判了我死罪,可实际上,不仅是让我在牢里007打黑工,还相当于是变相的和应天府之中所有的官员正式宣布:李暄,我罩的。 

 之前几次他虽然也毫发无损的出去了。 

 但原因都是他赖衣求死的手段,被朱元璋发现其实很有道理。 

 可这次,李暄赖以求死的手段,在奉天殿里头就给朱元璋洞穿了,朱元璋并非是因为他离谱的谏言而赐他一死,而是因为他非得去东瀛寻死,为了保护他,所以才将他关进诏狱之中! 

 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普通老百姓可能看不出来,但混迹官场多年的那些老狐狸如何可能察觉不到? 

 而如今朱元璋强保李暄的态度昭然若揭。 

 除了黄子澄,齐泰这些个对朱允炆死心塌地的腐儒之外,朝廷之中的文官,还有多少敢再和之前那样,明目张胆针对李暄? 

 “东瀛,我非去不可!” 

 ““我们有个明使在你们国家失踪了”,这是现在最好的赴死机会!错过了,可就没了。” 

 李暄如此想着,瞪了狱卒一眼,然后理首气壮地把带着镣铐的手举了起来,说道: 

 “你可知陛下缘何允我戴罪理事?!盖因那科举改制、商税革新,两桩关乎国运之要务,非我不可!你说说,我若是日困囹圄,身披枷锁于此铁窗之中,能否成就圣心所托之伟业?听懂了就速速让开!否则若是误了陛下的大事,尔等项上人头并九族性命,皆在倾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