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隋军神,一柱擎天(第2页)

 果不其然,李靖似乎是感受到了秦昇有些期待的目光,最终下定了某种决心,迎上秦昇的目光,缓缓开口道:

 “依末将之见,大将军不妨采纳中策,引五万高句丽大军入河北,关门打狗,重振我大隋军民士气。¨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

 一句“重振我大隋军民士气”,听到在场一众将领微微一怔,随后都感觉面颊有些微微发热。

 直到此刻,他们才猛然意识到,他们之所以一个两个都劝秦昇选最为稳妥的上策,是因为他们潜意识觉得高句丽人不好对付,正面对决绝非明策,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关而守,将他们挡在临渝关外,让高句丽人不能越雷池半步,却从未想过他们隋军可以正面击败高句丽人。

 或许正是大隋三次征伐高句丽失利,险些让大隋亡国,让大隋不少将士都或多或少患上了恐“高”症。

 而李靖恰恰想的就是如何堂堂正正击败高句丽一次,从而彻底根治大隋军民的恐“高”症。

 正如当年前汉立国之时,因为汉高帝的“白登之围”,使得不少朝野上下和军中将士对匈奴人的骑兵生出了畏惧之心,在对匈奴人的战事中胜少败多,以至于匈奴人年年南下,为祸中原。

 直到汉孝武帝在位时,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深入漠北,屡次重创匈奴人,逼得匈奴人不得不远遁漠北,自此攻守之势异也,甚至从此有了“一汉当五胡”的说法。

 很明显,李靖今日就想效仿昔日的卫霍,不仅用这五万高句丽士兵的鲜血洗刷昔日三次征伐高句丽不利的耻辱,同时也要以此来重振大隋将士对外征战的信心。

 单凭这一点,李靖就无愧大隋军神之名。

 想通这一点,这些一开始都劝秦昇采纳上策的将领纷纷改口,转而劝秦昇采纳中策,歼灭这五万来者不善的高句丽援军,一雪大隋昔日之耻。

 眼见将士们如此一心,秦昇心中一时间也涌起豪气万丈,当即拔出腰间杨广赐给他的磐郢剑,指着东北的方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