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李世民去意已决(第3页)

 可就在一切即将尘埃落定之时,半路却突然杀出一个秦昇,不仅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杨广,还剿灭了叛乱的骁果军。 

 江都之变后,杨广秋后算账,开始派兵西处搜捕宇文化及的党羽和同谋,一旦抓到便立即处以极刑。 

 一时间,整个江都城到处弥漫着腥风血雨,不少与宇文化及来往过密的人虽然没有参与叛乱,可是因为害怕受到牵连,吓得纷纷出逃。 

 封德彝虽然既不是宇文化及的党羽,也没有参与骁果军的叛乱,可因为害怕自己给宇文化及写檄文的事东窗事发,还是跟着其他人一起弃官而逃。 

 逃出江都之后,和大多数隋朝旧臣一样,封德彝也跑到了长安,想要投奔李渊。 

 可李渊压根看不上封德彝,认为他之前给杨广做臣子时,一味只知道阿谀奉承,跟虞世基一起祸乱朝纲,可以说大隋沦落到如此田地跟他们这些弄臣脱不了干系。 

 因此,面对封德彝的主动来投,李渊不仅没有重用他,反而对他严词斥责,弃之不用。 

 可封德彝却像是认准了李渊一般,不仅没有就此断了为李渊效力的念头,反而不断通过各种途径锲而不舍向李渊进献秘策。 

 也不知道他的哪一条秘策最终打动了李渊,不仅重新召见了他,还让他做回了在隋朝时候的官职——内史舍人。 

 可封德彝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之后并没有因此恃宠生骄,反而变得恭谨,从不仗势凌人。 

 更神奇的是,封德彝不仅深得李渊器重,跟裴寂、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谓是八面玲珑。 

 因此,当李渊想到要找臣子商议李世民的去留问题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封德彝。 

 不论他人品如何,至少以他的人际关系,他能做到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