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李渊之忧(第3页)
而且若是李世民当真能够成功拉拢巴蜀的世家大族,让他们从此死心塌地支持朝廷,大唐的国力必能因此大涨,今后何须再惧什么杨广秦昇。
封德彝看出了李渊的心动,便又趁热打铁继续劝道:
“或许,陛下还可以更进一步,索性派秦王殿下去治理巴蜀,也算是未雨绸缪,给自己和大唐留了一条后路吧。”
说到“后路”两个字的时候,封德彝特意加重了语气,因为他知道李渊一定会听得明白自己的言外之意。
果然,李渊的目光瞬间沉了沉。
虽然秦昇率兵攻入关中之事己经过去了许久,可李渊至今还是心有余悸。
因为此事使他意识到,随着河东和河套都落到秦昇手中,关中己经变得不再安全,完全暴露在了秦昇的兵锋之下。
只要秦昇想,随时可以再次率军杀入关中,即使不能攻破长安,也能将整个关中搅得鸡犬不宁。
因此,早在秦昇率军撤离关中之后不久,李渊便动过迁都的心思,而他选中的新都城正是位于巴蜀的成都。
只因为成都不仅是巴蜀第一大城,历史上更是做过古蜀国、成家、季汉和成汉的都城,论历史底蕴并不比长安洛阳建业差多少,是新都城的理想之地。
可是很快,他又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为他知道,杨广跟关陇贵族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广不顾关陇贵族反对,执意要将都城从大兴迁到洛阳,以此来削弱和摆脱关陇贵族对朝廷的控制。
可如此一来,关中便被朝廷给日渐边缘化了,这是以关中为根基的关陇贵族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
如果自己同样执意要将都城迁往成都,意味着关中和关陇贵族再度要边缘化,关陇贵绝不可能答应的。
因此,李渊只能在明知关中己经不安全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暂且打消了迁都成都的念头。
可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封德彝这个臣子给看穿了,还劝自己做好两手准备,给自己和大唐留一条后路。
或许,自己也确实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了。
想到此处,李渊不再犹豫,微微颔了颔首,沉声道:
“你说得也有道理,朕就封秦王为剑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兼益州总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