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督军夫人才不是老封建(26)(第2页)

 ……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座南京城的百姓都慌了。 

 这一旦打起来,遭殃的不还是他们吗? 

 百姓们立马开始收拾行李,从水路,铁路等分批次大批量的离开南京,迁往武汉和重庆等地。 

 没多久,南京城就冷清了下来。 

 但是,仍旧有大部分人并没有离开。*r·a+n′t?x¢t../c¨o¨m¢ 

 督军贺凛同当局不和睦又不是一天两天,要打早就打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 

 果真,贺凛和张爱民双方相安无事了好几个月都还没开始打。 

 观望的老百姓松了口气,彻底放弃离开南京。 

 首到——1937年11月10日 凌晨三点 

 本以为贺凛和张爱民两人不会打起来的老百姓,被一道炮声惊醒。 

 老百姓缩在家里战战兢兢,根本不敢出门。 

 有胆子大的悄悄开门出去查看,就发现远处时不时传来震天响的炮火声,炮火不停歇,将那半边天都染红了。 

 "当家的,这咋办啊?他们真的打起来了,咱们是不是也得困在城里出不去了?" 

 一普通农妇满脸苍白,满是恐慌。 

 早知道他们就跟左右的邻居一样早些走了。 

 可她和丈夫因为舍不得这里的家业,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并没有走。 

 他的丈夫透过窗户的缝隙,谨慎观察着远处的炮火。 

 "他们才刚刚打起来,我们抓紧时间应该能离开,你赶紧收拾家当,我们等炮火停了就赶紧走水路离开。" 

 "好,好,我这就收拾。"妇人赶忙去收拾行李了。 

 和他们一样打算连夜走水路离开南京的人不在少数。 

 待炮火停了,乌泱泱的老百姓就到了渡口。 

 本来他们还担心连夜走的人太多,会没有船出去,谁知渡口的船数量并不少,因此他们离开的很顺利,连拥堵都没有发生。 

 当然,也仍旧有一部分家底不丰的老百姓和路边的乞丐难民,没有钱离开南京,仍旧滞留城内…… 

 第二天一早,卖报的小童就开始走街串巷喊了起来。 

 "号外号外!北洋督军贺凛同国民司令张爱民昨夜展开激战!张爱民惨败!贺凛重伤!战局不明!" 

 "号外号外!北洋督军贺凛同国民司令张爱民昨夜展开激战!张爱民惨败!贺凛重伤!战局不明!" 

 …… 

 与此同时。 

 一份份标注着"urgent: humanitarian Crisis in a"(紧急:中国的人道主义危机)的邮件通过各种隐秘而安全的渠道,终于抵达了欧美各国各大新闻时报编辑部。 

 送到了英国下议院、美国国会、以及国际红十字会等。 

 邮件里没有署名,只有冰冷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 

 被刺刀挑起的婴儿尸体,被捆绑、遭机枪扫射后毙命的中国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