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对教育事业的认知(第2页)
交谈中,牟教授有意无意地询问秦江工作上的事,秦江的回答谦虚却不乏自信,条理清晰地讲述着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受,牟教授频频点头,饶有兴趣地聆听着。这些年她也经常往基层去做调研,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有很多感悟,针对这个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她想听听秦江的见解。¢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王璐瑶一看,赶紧出来阻拦。“我说老妈,你这可有点强人所难了吧?人家是代县长又不是教育局长,这个问题是你们这些教授和教育家们该考虑的问题吧!”
“璐瑶,你这属于拉偏架啊,这一点我得纠正你一下,作为一级政府的负责人,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关注教育民生大计,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一名县长的重要工作哦!”王云松笑着给牟教授帮腔。
“呃,我说省长大人,你说我在拉偏架,那你又在干啥呀?比我拉得还要偏!”王璐瑶佯装气鼓鼓地说道。一屋子人都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你们这一家子捡到宝了啊?笑得这么开心!”省委庞书记就在后面一栋小楼,刚刚从窗户里看到王璐瑶和她妈已经回来了,于是便换了身衣服径自走了过来。
王云松向秦江作了介绍后,见秦江一直笔直地站着,庞书记便笑着招呼他坐下聊。了解了牟教授刚刚向秦江提出的问题后,他也来了兴致,鼓励秦江说说心里话。
秦江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由于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当年学校破败的教室、匮乏的教学设备,以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但是,由于很多老师相对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准和资源,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或是羞于说,英语口语普遍不流畅、不达标,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是严重缺乏,教学质量的确很难保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城市里设施完备的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丰富的课外书籍和优秀的师资力量,经济发达地区这些软硬件条件更是极大丰富。想到这,他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黑板上方的标语写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同样适合于21世纪的今天,我也看到很多政府那一排排红色的宣传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执政角度来看,不足的才会下大力气去宣传、去改变,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类似的标语一定是鲜有的,这是经济基础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