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废电池里的“黑金”(第2页)

 

提纯!必须提纯!

 

第一步,酸浸!找来稀硫酸,按比例兑水,把黑粉倒进去,呼啦啦搅拌。

 

一股刺鼻的酸味儿,混着氨水味儿瞬间弥漫开来,呛得人眼泪直流。

 

孟远早有准备,戴着双层口罩和橡胶手套,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控制着反应。

 

第二步,过滤!用纱布和滤纸,把酸水滤掉,留下黑乎乎的固体——二氧化锰和碳粉的混合物。

 

第三步,洗涤!大量的清水反复冲洗,把残留的酸、和杂七杂八的物质洗干净。

 

第四步,烘干!弄个改装电炉配铁皮箱的简易烘箱,小心翼翼低温烘烤,把水分去掉。

 

这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全是门道。

 

孟远亲自动手,孙师傅他们几个在旁边打下手,看得是眼花缭乱,又心惊肉跳。

 

看着孟远变戏法似的,摆弄那些瓶瓶罐罐,嘴里蹦出些“ph值”、“反应温度”之类的词儿,

几个老师傅心里那点疑虑,早就飞到爪哇国去了,剩下的全是敬畏!

 

——这孟老板,哪像个收破烂的啊?

 

“这活脱脱就是大学里搞化学的教授嘛!懂的也忒多了!”

 

中间也不是一帆风顺,酸加多了、烘干温度高了,失败了几次,浪费了些原料。

 

但孟远不气馁,凭着记忆和系统的隐晦提示,不断调整。

 

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第一批经过“土法提纯”的二氧化锰粉末,新鲜出炉!

 

相比之前那黏糊糊的黑泥巴,眼前的粉末颜色更纯粹、更深邃,质地干燥疏松。

 

虽然仔细看,里面还混着细小的碳粉杂质,孟远估计纯度80%左右,

 

离电池厂要求的精料标准还差一截,但是——

 

它不再是废料了!

 

它摇身一变,成了能卖钱的工业原料!至少,能当普通干电池的掺合料使!

 

孟远捻起一撮,放在指尖细细感受那颗粒感,

 

一股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和掌控未来的豪情,瞬间冲刷了连日来的疲惫!

 

成了!这步棋,走对了!

 

“孟哥!真让你给弄成了!这黑泥巴真变宝贝了?”

 

马小军他们围上来,虽然不懂里面的道道,但看那粉末的“卖相”就觉得不一样了,一个个咋舌不已。

 

孙建国几个老师傅更是感慨万千,对孟远是彻底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