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勇闯无人区:再生塑料!(第3页)

 

更是孟远,压在这片“无人区”上的全部赌注!

 

孟远快步上前,也顾不上烫,直接伸手抓起一把刚出炉,还带着明显热乎气的再生pp颗粒。

 

颗粒在掌心微微硌着,那股子温热直透心底。

 

他摊开手掌,仔仔细细地瞅着,脸上的肌肉慢慢舒展,最后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眼角都笑出了褶子。

 

“好!真不赖!”

 

他狠狠点了点头,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虽然只是个开始,但咱总算是把这些‘垃圾’,正儿八经地捣鼓成了‘有用的玩意儿’!”

 

他掂了掂手里的颗粒,那股兴奋劲儿慢慢沉下来:

 

“接下来,就看这些‘有用的玩意儿’,能不能在市场上……卖出个好价钱了!”

 

没错,米是造出来了。但万里长征,这才刚迈出第一脚。

 

一个更让人头皮发麻的难题,明晃晃地摆在了眼前——

 

“这玩意儿,咋卖出去?谁要啊?”

 

九十年代初的国内,你跟下游那些塑料制品厂的老板提“再生塑料”,十个倒有八个会瞪大眼睛,一脸懵逼地问你:

 

“啥玩意儿?”

 

他们用惯了石化厂直供的全新料,质量稳定,用着踏实。

 

对这种拿“下脚料”、“废品”捣鼓出来的“再生料”,他们心里头直犯嘀咕,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这玩意儿……性能顶得住不?颜色、气味咋样?可别把咱的产品整砸了!”

 

“用这料做的盆子、桶子,会不会有怪味儿?装吃的东西……那更不敢想!有毒没毒啊?”

 

“价格是便宜点,可万一用出问题,客户退货,这黑锅谁背?”

 

尤其是那些做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的厂子,对“再生料”三个字更是像躲瘟神似的,提都不敢提,生怕沾上一点晦气。

 

再加上那会儿,国内对再生塑料的质量标准、检测体系,那基本就是一张白纸,啥都没有。

 

远新厂辛辛苦苦“炼”出来的这些“再生米”,市场到底认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