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次国际展(第3页)

 

孟远他们几个面面相觑,差点以为是来砸场子的。

 

幸亏苏教授懂那么一丁点儿阿拉伯语皮毛,连蒙带猜,才搞明白对方是嫌颜色不吉利,想要浅色的。

 

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砸不出来的经验。

 

展会闭幕前夜。

 

新加坡的夜,灯火璀璨得像打翻了的珠宝盒。

 

孟远立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指尖的香烟已经燃到了尽头,他却浑然未觉。

 

杯里的白开水早已失了温度,正如他此刻有些沉重的心情。

 

为期一周的“亚洲国际工业材料与技术博览会”,明日便要收官。

 

这几日,他带着团队,如同拧紧了发条的钟表,连轴转。

 

展台前,人来人往,各国客商操着口音各异的英语,他们一遍遍推荐着来自中国的再生铜铝与再生塑料颗粒。

 

“中国制造”四个字,在这国际巨头林立的竞技场,想要争得一席之地,何其艰难!

 

名片收了厚厚一摞,初步的合作意向也谈了十几个。

 

东南亚的客商对远新“物美价廉”的产品确有兴趣,可真正能拍板、落到合同上的海外订单,一个都没有!

 

投入巨大,若是空手而归,如何向公司上下交代?

 

九十年代初,一家内陆县城的民营企业,砸重金跑到新加坡参展,本就顶着“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的非议。

 

如果拿不出成绩,那些质疑声只会变本加厉......

 

“咚咚。”

 

“孟总。”钱敏的声音在门口响起,端着杯热牛奶走了进来,

 

“还在为订单的事儿发愁?”

 

这姑娘是团队里的英语担当和谈判好手,连日奔波,眉宇间虽有疲惫,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却丝毫未减。

 

孟远转过身,接过牛奶,苦笑一声:

 

“是啊,小钱,不甘心。有那么多客户感兴趣,临门一脚,就差真正下订单了。”

 

钱敏放下自己的公文包,看着孟远,嘴角微微上扬:

 

“孟总,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一样,客户决策周期本来就长一些。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