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做卖米的,要做金牌大厨(第2页)

 

孟远的语速开始加快,眼里闪着光。

 

“A客户,他要做高端手机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高,不差钱。行!咱们就关起门来,给他单独研发一款,用料顶级,性能拉满!”

 

“b客户,他做电动工具电池,就图个皮实耐用,成本要卡住。没问题!咱们就给他来一盘‘经济适用版’,价格亲民!”

 

“甚至c客户,他要做能在南极用的电池,或者需要防火防爆的特殊材料,只要他敢提,只要技术上摸得到边,咱们就得想办法给他做出来!”

 

“同志们,你们想想!”

 

“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一步,像个贴心的材料大管家,把每个客户都伺候得明明白白。那些电池厂,还会轻易换掉我们吗?”

 

“美国日本他们只会卖标准锂电池,就算把价格降到地板上,能比得上咱们这‘私人定制’的满汉全席香吗?”

“到那时候,和客户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是一起发财的合伙人!”

 

“这,才是谁也抢不走、学不来的核心竞争力!”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几秒钟后,爆发出雷鸣般的议论!

 

“我的天……孟总,您这路子也太野了!”

 

“大厨理论!把电池厂变成咱们的‘私房菜馆’!绝了!”

 

王雷激动地一拍大腿,“真能这样,我还怕客户跑了?我能把他们宠上天!”

 

兴奋的浪潮中,一直沉默的苏振华教授清了清嗓子,泼了第二盆冷水。

 

“小孟,你这个想法,站得高,看得远。”

 

苏老先是肯定,随即眉头紧锁,“但是,这事儿,难!不是一般的难!”

 

他伸出三根手指。

 

“研发。客户的需求五花八门,一个比一个急。”

 

“这要求我们的团队,个个都得是‘特种兵’,接到命令就得上,马上出方案,快速出样品。我们现在的人手和经验,顶得住吗?”

 

“生产。这么多定制型号,意味着小批量、多品种。”

 

“生产线像玩杂技,今天产A,明天产b,后天产c,还不能串味儿。这对管理的要求是几何倍的提升,我们现在的草台班子,能行吗?”

 

“成本。这么一折腾,每一种材料的研发、生产、管理成本都会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