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座大山?我看到了金山!(第3页)
“我们图一份长期、稳定、价格优惠的碳酸锂独家供应协议。”赵建国立刻回答。
“独家?”
马厂长哼笑一声,身体往后一靠,靠在了吱呀作响的椅子上,
“赵总,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的技术,真有那么神?能把回收率提高十倍?我怎么听着像天方夜谭?”
“我们的技术有专利,有实验数据支撑,绝对可靠!”赵建国连忙拿出准备好的资料。
马厂长摆了摆手,根本没看那些文件:
“数据文件,这些东西我见得多了。前几年也有南方老板来画大饼,说要投资,最后呢?”
“骗走我们一堆矿产储量核心数据就没影了。赵总,我得对厂里几百号工人负责,不能拿厂子的未来当赌注。”
接下来的几天,赵建国软磨硬泡,使尽了浑身解数。
他请厂里的技术员吃饭,跟他们聊技术细节;
他托关系找到地方领导,希望能从上层施压。
可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汇集到马厂长这里,被他一句“风险太大,需要再研究”挡了回来。
这位在戈壁滩上干了一辈子的老厂长,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油盐不进。
赵建国最初的万丈豪情,在一次次的闭门羹和怀疑的眼神中,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他终于明白,孟总计策虽高,但要让一个被骗怕了、骨子里刻着“谨慎”二字的老厂长相信,光靠一张嘴和一堆文件,根本不够。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在那个信号时好时坏的招待所里,再次拨通了孟远的电话。
“孟总,碰上硬钉子了。”
电话那头,赵建国的声音透着一股子疲惫和无奈。
孟远靠在办公椅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脸上没什么意外的表情。
他早就料到了。
“青海那边那个盐湖化工厂的马厂长,跟戈壁滩上的石头一样,又硬又犟。”
赵建国在那头叹气,
“咱们的技术换资源,他嘴上说好,心里根本不信。”
“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天底下哪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你们图啥?’”
孟远轻笑一声:“他还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