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赢欧美巨头,电话打爆了(第2页)

 

他心里门儿清。

 

那场在美国打赢的官司,消息传回国内,比坐火箭还快。

 

前些天还一个个爱答不理,生怕沾上远新惹一身麻烦的“合作伙伴”们,现在倒是一个比一个热情。

 

雪中送炭的没几个,锦上添花的倒是一窝蜂。

 

“告诉他们,”孟远放下茶杯,语气平淡,

 

“按之前的排期来,谁先签的合同就先给谁供货。想插队?没门。”

 

“可是孟总,他们给的价钱……”小李有些犹豫。

 

“价钱高就了不起?”孟远瞥了她一眼,“做生意,讲的是规矩。我们远新,更不能有例外。”

 

小李一怔,立马点头:“明白了!”

 

看着小李跑出去传话,孟远嘴角撇了撇。

 

靠这些小打小闹的订单,把磷酸铁锂卖给那些做电动工具、做储能的小厂子,撑死也就是个富家翁。

 

但这玩意儿,可不是用来杀鸡的牛刀。

 

他花那么大代价,从实验室里把它捣鼓出来,又跑到老美的地盘上干翻了一众巨头,为的,可不是这点蝇头小利。

 

他要的,是能让这把“牛刀”见血封喉的真正战场!

 

孟远拉开抽屉,拿出几份被他翻旧了的市场调研报告。

上面是国内几家主流汽车厂的资料。

 

桑塔纳、捷达、富康……“老三样”还是普通人眼里的天价奢侈品。

 

大街上,自行车流依旧是主角,偶尔开过一辆公交车,屁股后面拖着一溜黑烟。

 

孟远的手指,轻轻敲在一个词上——【电动汽车】。

 

在90年代的中国,这玩意儿听着跟科幻小说似的。

 

也就清华那样的顶尖学府,还有少数几个国营大厂,在实验室里藏着几台“概念车”,连上路都费劲。

 

为什么?

 

孟远心里跟明镜似的:贵。

 

那时候的电动车,用的还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笨得跟砖头一样,跑不了几步路就得趴窝。

 

换一块电池的钱,差不多能再买半辆车。

 

要是用好点的钴酸锂电池,成本更是天价,如果不注意呵护,使劲儿造,那玩意儿就是个定时炸弹,一碰就着,谁敢开着个“移动火炉”上街?

 

成本、安全,就像两座大山,死死压着国内所有想搞电动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