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行业天花板(第2页)
远新的磷酸铁锂电池搭载在一批新能源车上,已经在街头满地跑。
但跑着跑着,问题也一个个出来了:
有的厂商电池互不兼容,一个换电站只能给自家车用;
有的安全评估五花八门、各自宣传的号,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该信谁;
还有退役电池,没人知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回收、怎么再利用......
一时间,整个新能源圈都在讨论一个声音:
该立规矩了!
于是,标准委牵头,联合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一锤定音——
向“国家动力电池标准技术组”派发邀请函。
远新新能源的名字,第一个出现在正式文件上。
这不叫运气,这是公认实力。
那个曾经在废铜烂铁堆里淘电芯的年轻人,如今成了主导标准的“技术巨头”。
而这场标准制定会的第一次大会,现场气氛就不太对。
省城,工信部大楼,三号会议室。
一场决定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路线的“国家标准技术研讨会”,正进行到最关键的环节——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确立。
“我反对!”
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感。
发言人叫李建明,刚从日本顶尖车企回国的博士,在国内一家合资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是三元锂电池路线的铁杆拥护者。
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扫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孟远,眼神里带着一丝轻蔑。
“把‘针刺测试’作为强制标准,我认为这是技术上的倒退,是对产业的不负责任!”
“磷酸铁锂这种低能量密度的材料,当然不怕针刺。但这就像一个差生,他数学考20分,语文也考20分,你夸他成绩均衡,有意义吗?”
哄堂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
李建明很满意这种效果,继续说道:
“真正的安全,是像我们正在研发的第五代三元锂电池,依靠复杂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精准的算法!这才是高科技!而不是用这种近乎原始的方式,去掩盖性能上的先天不足!”
一番话说完,他慢慢坐下,看向主位上的几位领导,像是在等待嘉许。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飘向了孟远。
远新,就是国内磷酸铁锂路线的旗手。李建明这番话,几乎是把远新的技术路线,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