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时,罢工倒计时(第3页)

 他这才明白,孟总那句“你别说话”的深意。

 这不是中国企业和德国工会的战争。

 这是德国人自己,在用他们最熟悉的规则,进行的一场“内部教学”。

 而远新,只是那个站在高处,微笑不语的最终赢家。

 挂断视频前,孟远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

 “老赵,记住。师夷长技以制夷,过时了。”

 “现在玩的是,师夷长技以治夷。”

 一周后,远新集团德国工厂,

 非但没有因为那场罢工而元气大伤,反而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投入了试生产。

 流水线上,机器臂精准而稳定地运转着。

 在托马斯设计的“弹性工作”与“绩效激励”双重体系下,工人的干劲,比罢工前更足。

 赵建国陪着亲自飞来视察的孟远,走在窗明几净的厂区里,心中感慨万千。

 “孟总,托马斯先生真是个天才!”赵建国由衷地赞叹,

 “他把工会那套东西玩得比工会还精,现在汉斯主席见了他,天天追着问,我们有什么新计划需要工会配合。”

 孟远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停在一尘不染的观察窗前,看着下方正在最后调试的核心产线,

 “老赵,你觉得,我们赢了吗?”

 “赢了啊!赢得不能再彻底了!”赵建国脱口而出。

 “不。”孟远摇了摇头,“我们只是赢得了坐上牌桌的资格。真正的战争,还没开始。”

 赵建国脸上的笑容一僵。

 他顺着孟远的目光看去,心里那根一直紧绷的弦,又被拨动了。

 “您是说……专利?”

 这才是悬在远新头顶的,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工会闹事,只是皮肉伤。

 技术封锁,才是对公司的绝杀。

 整个新能源行业都知道,高镍三元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正极材料制备与涂层工艺,专利壁垒被韩国和日本焊得死死的。

 没有授权,生产每一块电池,都可能面临天价的专利诉讼,甚至被整个欧洲市场禁售。

 工厂建得再漂亮,产线再先进,只要造出来的东西是“非法”的,那一切都等于零。

 赵建国的声音有些干涩:

 “我们……真的要硬闯吗?韩国和日本那边,连谈判的窗口都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