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德国人的算盘

"继续你们的固态电池研究,当我们的‘雷达’,盯着斯坦福实验室,有好项目就告诉我。"

 孟远顿了顿:”预算翻倍,人员你们自己招。唯一的要求——技术共享,数据互通。"

 汤姆森眼睛亮了。

 *鱼儿上钩了。*孟远心里暗笑。

 *给你权力?想得美。给你钱去烧,烧出成果是我的,烧不出来正好让董事会看看,还是中国团队靠谱。*

 "还有一件事。“

 孟远补充道,”为了更好地协同,我会派一个技术督导组常驻硅谷。"

 "当然,只是协助,不干涉你们的研发自由。"

 汤姆森的笑容僵了一下,但还是点头:"没问题。"

 督导组?那不就是锦衣卫吗?在座的中方高管都憋着笑。

 会后,财务总监追上孟远:"孟总,给硅谷翻倍预算,董事会那边……"

 "花小钱,买太平。二十个人能翻什么天?但如果现在不给甜头,他们铁定要闹。"

 "再说了,"

 孟远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做研发的,只要沉迷在实验室里,就没工夫想别的。"

 财务总监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

 三个月后。

 硅谷团队确实招了不少人,实验室也扩建了。但每个关键岗位旁边,都有个“技术观察员”。

 欧洲中心已经拿下了众特的定制订单,营收喜人。

 而中国总部,牢牢掌控着所有核心技术的最终决策权。

 某次全球视频会议上,汤姆森兴奋地汇报:“我们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取得突破!"

 "太好了!"

 孟远第一个鼓掌,“技术资料共享到总部,我们立刻组织量产可行性评估。"

 汤姆森还想说什么,但发现孟远的要求很合理。

 散会后,秘书小王佩服地说:"孟总,您真是算无遗策!"

 孟远摆摆手:"什么算无遗策,不过是上辈子被坑多了,学会了先下手为强。"

 他望向窗外,自言自语:"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

 "这个时代,机会太多了。"

 “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

 与此同时,德国那边。

 远新集团欧洲中心负责人,德籍高管伊莲娜的表情像是吞了只苍蝇。

 "孟总,众特的施密特就是一块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