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针刺试验,日本汗颜(第2页)

”去年,巴西有3起电动车自燃事故,全部是日本的三元锂电池。而采用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2万辆电动巴士,零事故。"

"这不能说明——“山田想要打断。

"请让我说完。”卡洛斯提高音量,

“在我们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安全比续航重要一万倍!中国的标准,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标准!"

紧接着,沙特代表站起来:”我们支持中国提案。"

"俄罗斯支持。"

"南非支持。"

"墨西哥支持。"

一个接一个的表态,如同多米诺骨牌。

山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终于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技术之争,而是一场关于“谁来定义未来”的战争。

而孟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通过新能源合作项目,远新的电池已经装进了十几个国家的电动巴士。每一块电池,都是一张选票。

"我提议,"德国代表突然发言,"将中国提出的针刺测试,列为新增的安全测试选项。"

这是一个妥协的信号。

但对孟远来说,这已经够了。

从"完全没有话语权"到"可选标准",这是从0到1的突破。而从1到100,只是时间问题。

会后,山田拦住了孟远。

"你赢了这一局。“他的职业假笑消失了,”但别高兴太早,市场会做出选择的。"

"山田先生,“孟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市场已经在选择了,你们只是还没看见而已。"

三个月后,美国电动汽车厂商宣布,将在中国工厂生产新的标准续航版车型,全面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

理由只有一个:更安全。

消息传出当天,日本电池企业股价跌停。

孟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远新工业园。

他的手机响了,是美国汽车厂商的私人号码。

"孟,我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把针刺测试,变成全球强制标准,有没有兴趣?"

孟远笑了。

当年那个只能给日本人代工的中国电池厂,如今要和美国车企一起,重新定义全球电池安全标准了。

但这还不够。他要的,是整个游戏规则的改写。

挂断电话,孟远叫来了技术总监老赵。

"老赵,准备下一步计划。"

"目标欧盟?按咱们原定的,用安全标准撬开他们的大门?"老赵有些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