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从军行随笔道人

第191章 武学堂(第2页)

 只是这些人立了军功,你却不能不提拔,可升任中高层后,他的实际水平,很大概率,是不足以支撑其的军职。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这些底层厮杀上来的军将,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识,没什么文化的人,这种人,心无畏惧,兵变的主力,大部分皆是这种人。′j\i¨n+g¨w_u\h·o,t¨e~l′.?c?o\m* 

 因此,陈从进现在想办一个武学,或者说讲武堂一类的东西,先期可以规模小一点,比如先找一些孤儿,或是家中困难的孩童,由幽州的教谕来教他们读书识字,不用教那些经典,只要认字,懂的文墨既可。 

 同时,还可以让军中因伤残而退下的军卒,教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学制可以定位三年,或是五年,等学期满后,可以再进行一些高级的军事知识。 

 而且,这个武学堂,也可以让队头及以上的军官进行学习,主要学一些后勤,治军,管理方面的事。 

 陈从进将自己心中所想,告知几个心腹部下,对此,王猛的回答,依旧不出陈从进的预料。 

 “大帅,这年头,打仗这事,还用学吗?这仗打多了,自然就会了,别人去不去,那我不知道,但我肯定不去学。 

 至于那些娃娃兵,等他们长大了,这天下都变成什么样都不知道,还有大帅担忧的兵变,我觉得,那都是以前那些节帅,不办人事,但我相信,以大帅在军中的威望,没有哪个敢不开眼的造次。” 

 陈从进没好气的说道:“知道什么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还有你不去,等学堂办成,你就给老子去当第一批学生。” 

 “大帅……” 

 一首安静坐在一旁的杨匡,这时说道:“大帅的想法很好,末将觉得可行。” 

 陈从进点点头,嗯了一声,随后又看向郭崇景,问道:“崇景,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郭崇景闻言,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大帅,末将确实是有些想法。” 

 “说” 

 “大帅,兵变之事,其核心点,便在于军中不满,若是全军归心,便是有一两个胆大妄为者,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况且,大帅所设军正使,己经慢慢将人手触至队头一级,军中若有风吹草动,大帅定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