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从军行随笔道人

第484章 兼任河东节度使(第2页)




    况且,王重荣自己也被这个消息震的目瞪口呆,他是和朝廷打了一仗,但他也不想让陈从进的军队进入河中,若非如此,他何必在边界处,增筑军寨,加固阳凉南关屯重兵于霍邑。



    至于借道,这王重荣根本就可能接受,假道灭虢的故事,王重荣还是听说过的,万一幽州军进了河中就不走了怎么办。



    因此,王重荣一边命沿途官吏,一定要盛情款待幽州使者,以拖延时间,而这个命令,正合杨建之心意。



    王重荣另一面急遣信使,奔赴长安,告知陈从进欲从河中,入关中的消息。



    两道消息,一前一后的进入长安,这把朝廷给震的不轻,正所谓,引弓不发,其势慑人,况且这箭已经瞄向了长安,说南下,那就可以随时南下。



    朝廷上,上下官员都在猜测,陈从进应该是在恐吓朝廷,但所有人都不敢保证,陈从进不会南下。



    争吵是正常的,朝廷上下吵了一圈后,官员都吵累了,各地的藩镇都在换帅,朝廷能决定的了几个,一直顶着不给陈从进兼任,那不是逼着朝廷再起争端嘛。



    俗话说的好,虱子多了不痒,李克用都是三镇节度使了,多个两镇节度使,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当然,李克用那三镇和河东卢龙这两镇比起来,那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就在杨建刚刚进入临晋时,朝廷同意加授陈从进兼任河东节度使的诏书就送出了长安。



    王重荣对朝廷的批复,那是左等右等,以至于天天让自己的部下,轮番宴请杨建,自己却避而不见。



    终于,朝廷认怂的好消息,传到了王重荣的耳朵,这事,要按王重荣来看,仗都打输了,别人都把河东拿下了,朝廷还赖着一个名头不给,有什么意义。



    现在,把陈从进逼急了,说要出兵清君侧,现在朝廷知道怕了,又巴巴的把诏书送过去,这是何苦来哉,竟办些丢人现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