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决策通过
李渊前面话音刚落,陈叔达便开口附议道。
李渊心中一喜“那子聪(陈叔达)怎么说?”李渊向着陈叔达问道。
“秦王有大功于天下,而且性格刚烈,是个闲不住的男子汉大丈夫,其心志朝堂之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雄心勃勃的愿为大唐建设出力,这是好事呀,若对他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与愤郁。一旦让染上难以测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都来不及。”
“子聪这句话甚合朕心,朕也这是这样考虑的。”
他们君臣这么一对话,其他群臣对李渊的心迹瞬间了然于胸了。
群臣里只有萧瑀和和宇文士及没有发表意见了,李渊平常议政的意思是无论是谁,言者无罪,身上的帝王光环有纳谏的特殊属性,从不会因为有谁说话逆触龙鳞而治罪于臣子,所以萧瑀和和宇文士及倒不是不敢首言,而是另有考虑。
“怎么?这么大的一件事,就这么决定了?诸位爱卿请畅所欲言呀!”李渊的被动技能纳谏又启动了,向着众位大唐宰辅虚心请教道。
“回陛下,微臣觉得工部条陈这件事有好,但也有不好,好处不用多说,单是文教这一块秦王就做的很不错,难得还设一所佛家学院,秦王普渡众生之心可谓功德无量,着实令人佩服呀!”说话之人正是萧瑀,他笃信佛理,对秦王开言设立的佛家学院自然是推崇备至。
“哦!那萧相也是倾向于同意秦王治理长安城啰?”
“是的,臣附议”,萧瑀恭身说道。
“那萧相方才说的有好也有不好,那个不好,又是指的什么?”裴寂突然插话说道。?五-4¨看_书\ ^已.发′布\罪¢辛?蟑?节^
“对对对,萧相说的不好指的是什么?朕一时大意,幸得裴相提起”,李渊看了一眼裴寂,心领神会的说道。
“回陛下,这个不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正如裴相公、杨相公说的,太子监国日久,有很多政事太子较为熟悉,征求太子的意见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朝堂之上一个很小的决策失误,往往可能造成黎民百姓的生灵涂炭,所以如此重大的决策,应当慎之又慎。”
“嗯嗯”,朝堂众人听了都是纷纷点头嗯,觉得萧瑀的话在理。
“这第二层意思是,开发长安城只是由一个工部牵头,这其中的利益瓜葛千头万绪,需要各部倾力配合,如果没有太子居中主持调度,臣恐有些事情难办,以秦王性格如果硬是压着要办,臣又恐操之过急,会引起多方摩擦,说不好,容易好心办坏事,这就是第二点不好的意思。
萧瑀的话说完后,朝堂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一首以来太子李建成主持朝堂工作,秦王李世民负责对外征战,这两人各自为政,配合的都很好,现在反过来,太子李建成在外征战,秦王李世民留在京畿开发城市,双方各自在对方的擅长领域发力,明眼人谁都知道,这俩兄弟又卯上了,虽说有竞争是好事,但名分己定,这样子的竞争容易令群臣们投鼠忌器,形成大唐朋党,干扰了朝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