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唐学子(第2页)

 杨儿说完,偷瞄了眼李世民,眼中露出得意的笑容。¨我^得¨书_城· /更′歆_最\全? 

 李世民不禁暗暗苦笑,这个杨儿也是在拿他秦王的名头和太子开涮,知道他们兄弟间在暗中较劲,便故意说出这样的话激他。 

 杨儿的这一番话顿时激起了学子们的各种学派意见,让学子们议论纷纷起来,众人各抒己见,争的不可开交。 

 “小娘子说秦王比东宫太子厉害,这个我不同意,太子用的策略是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而秦王的三个月策略是破国为上,全国次之,谁高谁低,一眼便知,当然是太子的策略更为优略。” 

 “话也不能这么说,大军开伐,最忌持久,你可知两年多的战事需要多少粮饷,所谓兵贵神速,秦王用三个月时间解决刘黑闼,你可知能节约多少钱粮?孰优孰劣?这个不用我多说吧”。 

 “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以为打仗是你过家家,不花一文钱”。 

 “诶!这位同窗的话差矣,你看事情的格局太小,所谓两年的时间可以一劳永逸,何乐而不为,虽说所费钱粮甚多,却能长治久安,这才是大格局,你那兵贵神速,不能解决根本,是个小格局,只怕将来又出个什么张黑闼、牛黑闼,岂不令山东百姓更民不聊生,孰劣孰优,阁下好自揣摩,妄不可乱下结论为人耻笑。” 

 那人听了不服,正想争辩,却被人拦下。 

 拦下的人看来是有相当的威望,被拦之人马上不敢再声张。 

 “诸位,静一静”,那个看起来很有威望之人说了一句。 

 闹哄哄的学宫里顿时静了下来。 

 “诶呀!国子监学官怎么来了?”底下有十几个人压低声音惊呼了一声。 

 “这么热闹的学术会场怎么不来,人家管的就是这个”。 

 “那是,那是...不过,他每次来都没好事,这次恐怕也...” 

 “遭了,刚才我发表了几番言论,不知学官是否听到,要是扣了操守,定了品行,那岂不冤枉”。 

 底下又是一片议论纷纷。 

 那个被叫做国子监学官的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李世民、杨儿、哈小维和宇文不及格西人,一时也搞不明白李世民这西人的来头,便对着众学子说道“学之根本,在于一心读圣贤书,理解圣贤的教诲,必须心无旁骛,才能学有所成。尔等这般浮躁,如何治学,年纪轻轻又如何懂得国之大事,在此妄论时事,针砭时弊,还大言不惭,试问圣人之书读到哪了?你们可知世上之祸多由口出,难道要置自己前途于不顾吗?” 

 这一番严厉的指责把这些莘莘学子们训的是哑口无言,好多人都低下了头。 

 李世民看的实在不过眼了,抬眼示意哈小维出马驳斥一下,哈小维秒懂李世民的意思,立刻站出来说道“诶呀,这位夫子所言差矣,我不好对这位夫子刚才的话说些什么,只是当今大唐初定,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各位一展身手之时,切不可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