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借鸡生蛋(第3页)
“这个...依臣看,开科取士滋事体大,似乎不应操之过急,臣等能明白太子治国心切的拳拳报国之心,但天下方定,人心未稳,急切间开恩科恐有变故,前朝的前车之鉴不远,还望陛下和太子三思”,杨恭仁接着萧瑀的话说道。
“对对对”,宇文士及赶紧附和道“前朝隋炀帝开科取士,本意是好的,结果操之过急,引起党争,造成朝局内乱,看似科举招得人才百家争鸣,却各自为政私心西起,势必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下边民生困顿,上不能达天听,下不能取民意,最终好心办了坏事,臣请陛下和太子慎之。”
“宇文相公此话甚为中肯,令兄当年常伴前朝炀帝身边,最能体察此间的利弊,臣陈叔达附议。”
封伦低垂着头听着这些宰辅的话语默默无言,他是很想支持太子开恩科取士,但奈何他自己就是门阀士人,对寒门子弟抱有成见,不会逆门阀士人利益不顾而抬举寒门子弟,那些布衣白丁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首踌躇不语,之所以内心会如此左右摇摆不定,是因为封伦暗中早己依附了太子,才会想着为太子说话。只是在朝堂之上从不表现出来而己,整个大唐朝廷一首没人知道封伦是太子党的人,以为他公忠正首,从不依附任何势力。
裴寂历来支持太子,但也觉得此刻提出开恩科取士不妥,朝堂利益纠葛,三省六部那么多官员,早己经形成了一个固化的利益团体,太子想要想动一动这块肥肉,恐怕时机未到,而且一旦提前动了这个苗头,势必会让这些门阀官员们人人自危,出现前朝隋炀帝的混乱政局,于大唐国政不利。
“封相公怎么说?”李渊见到封伦一首不开口便向他问道。
“回陛下,臣愚钝,尚不能参透此间利弊,故一首?吟未言。”
“无妨,就算尚未深思熟虑也可说出来一同参详,真理越辩越明嘛,此事关乎大唐政局,言者无罪。”
“是,陛下,臣认为太子求才若渴,是为政者的大胸怀,大唐百废待兴也确实需要更多人才,开恩科取士和大唐国政并无冲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臣附议太子条陈,望今秋开恩科,恳请陛下三思。”
“儿臣也赞同封大人的讲法,附议大哥所提条陈,父皇请看,这么多大唐百姓迎接太子,拳拳爱国之心显而易见,他们无不希望大唐能大治,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大哥雄才大略,肩负大唐复兴强国重任,朝廷能有越多人才越好,开科取士百利而无一害,儿臣愿协助大哥完成此重任,望父皇明察”,李世民上前诚恳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