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釜底抽薪
“唉呀,知道啦,到时我会带武才人(武则天)和樊梨花去赴宴就是了,保准不会坏了你太子的大事”,小雯君却依然是满不在乎的说道。!第_一`看-书-枉! \耕′歆+最/筷¢
太子和众人见小雯君说的这般有把握,都有些捉摸不定,但小雯君情商高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付一个突厥王子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大家也没往心里去,反正太子己经安排好了,到时他们李家哥仨唱段双簧,让突厥王子知难而退那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所以也就不放在心上。
如此这般休养了十天半月,太子府的谋臣魏徵、王珪、韦挺也都从山东回来,山东大局己定,不需要这三个谋臣坐镇山东了,太子也收拾起心情,需要行监国重任了。
“太子殿下,臣这半个月从山东回到长安城,感觉这长安城变化好大呀!”
“韦大人说的没错,臣趁着此次从山东返回,特地从洛阳到长安仔细考察了一番,发现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建设那是相当迅捷,无论是城镇基础设施还是农业灌溉,亦或是商业发展,那都是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这还是老臣两年多前离开的长安都城吗?老臣都不敢相认了。”
“王珪?老师擅长治政,对地方治理熟悉,连王珪?老师都这样说,那证明秦王之才确实国士无双。”
“韦大人话也不能这样说,秦王军政之才确实非凡,但说到建设治国这一块,恐怕非其所长,只是秦王府有宏文馆,近来或许招到了治国异士,才让秦王补足了短板,那倒也是未至可知之事,要说都是秦王之功,魏徵对此有所保留,秦王如此卖力,倒不像是只做个富家翁,以魏徵看来好像另有他志,而且据太子府探报,门阀世族与秦王府纠葛甚深,各方利益绑定在一起,其志不小呀。”
太子听到魏徵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从搜罗人才这一点看,太子府远远及不上秦王府,这也是先天所限,太子府一首行监国之实,与三省六部和百官打交道,民间的人才哪里能顾得上,不像二郞,终日周旋于江湖,又不为名声所累,他既愿折节下交,那些奇人异士那还不趋之若鹜,所以这也是我近来思索的一个重点,太子府太缺人才了,大唐也太缺人才了,要是太子府再有几个魏徵老师、王珪?老师、韦挺老师,本宫又何愁大唐天下不能大治,因此本宫近来求贤若渴,才会在阅兵礼前禀告父皇开恩科取士,奈何中枢...”
太子本想说奈何中枢宰辅意见相左,但稍加思索,便改了话语说道“奈何门阀氏族根深蒂固,父皇恐影响社稷,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先从关中地区门阀氏族之中择优考取,但人才选拔面就太窄,恐怕很难录取到治国大才,至于秦王如此热衷政事,朝堂之下谁看不出来二郞意有所指,哼,魏徵老师也不必过于担忧,我观秦王此举不过是给太子府做嫁衣,到头来落的一场空,哼,空欢喜而己。+6\k.a!n?s¨h\u,._c¢o/m+”
太子府的众谋臣面面相觑,太子求才若渴他们自然知道,但太子说秦王所做之事不过是为太子府做嫁衣这就不太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