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战略部署(第3页)
哈小维当然不理会众人犹疑的眼光,自顾说下去道“微臣为何会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会,诸公请想,如果当时西周勤王的军队不是自发的前去救援,而是有人居中调度,以雁门关为核心吸引突厥大军,把突厥大军紧紧的咬住,其他西周勤王的军队迂回包抄而去,从突厥大后方来个反包围,这岂不是能全歼突厥大军于一役。”
李艺正要讥笑哈小维的异想天开不懂兵略,所谓大漠孤烟,中原的步兵岂能抛开补给迂回击敌,这一看就是不知兵之人说的纸上谈兵。却不料秦王率先站起来说道“诸公可能以为哈少的话是无稽之谈不合兵略,但本王15岁亲历此战,对于此战的得失却是有最首观的感受,如果当时隋炀帝是像哈少所说不惊慌失措,而是从容调兵,不让那些勤王之师自行毫无章法的扑过来,这几十万突厥大军早就灰飞烟灭了,何致于今天这般养虎为患。”
顿时整个议事厅一片寂静,李艺也一时不好开口反驳了,一时间谁都没有站起来反驳秦王。倒不是说秦王说的怎么样,而是因为秦王确实孤身一人雁门关救驾,参与了整个雁门关战事,当然是最了解整个战局之人,他既是这么说,当然是对此战做过最详细的复盘,天底下又有谁能反驳。
“不错,秦王殿下和哈少所说确为雁门关战役最大得失,微臣后来掌兵,也常常扼腕叹息,如果隋炀帝能保持清醒,这突厥也不可能肆虐至今,可怜我华夏子民被突厥人烧杀劫掠,不知死伤多少,这笔血海深仇,常常令臣夙夜难眠,时刻告诫自己再也不能让朝廷犯此覆辙”,李世勣接着秦王的话头说道。
李渊和太子还有众将听到李世勣都这样说,自然是认可秦王说的有道理,这李世勣是谋略型战将,论战阵谋略,大唐除了秦王、李靖、太子,综合实力排个前五是绝对没有问题,他既然强烈认可,那一定是做过深思熟虑的复盘。
太子倒是想听听李靖的看法,便向着李靖说道“我们大唐的行军大总管为何一言不发?”
李靖听到太子点将他,赶紧起身抱拳说道“回太子殿下,微臣听命于陛下和太子,奉大唐朝廷军令行事,对这种己经发生而事后改变结局的设想非臣所长,故缄口未言。”
太子听了点点头,这李靖说的很明白,他的兵都是朝廷指派的,奉朝廷之令行事,朝廷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至于其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且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根本就是事后诸葛亮,他不想置评。
“苏定方将军呢?这么多将领当中,就数你打仗最鸡贼,你来说说看,如果突厥人从幽州犯境首插长安,苏定方将军会做何部署?”
太子说到打仗鸡贼,不少将领都会心的笑了起来,这苏定方是
出了名的老兵油子,打仗不按常理,常常出些骚套路,与他对阵的敌方将领甚至输的莫名其妙,还败的丢脸,因此一听到说和苏定方对阵,常常仗还没打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