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不谋而合(第2页)

 “传我军令,即刻往剑州进发。”高楷继续说道,“另外,通知元整,叫他围攻剑门关,牵制严光远。” 

 “得令!” 

 …… 

 却说剑州、剑门关。 

 严光远听闻高楷偷渡阴平小道,袭取江油关,便惊愕失色。 

 他纵横疆场数十年,戎马倥偬,踏遍大半个剑南道,比任何人都清楚,江油关一失,蜀国己危在旦夕。′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 

 将眼下局势稍作分析,他当机立断,留下五千兵卒驻守剑门关,其余一万五千人随他奔赴绵州,与高楷决一死战。 

 麾下诸将为难道:“将军,没有大王调令,擅离职守,一旦怪罪下来,怕是……” 

 严光远挥手打断:“大王怪罪,由老夫一人承担。” 

 “这危急存亡之时,若不即刻分兵,阻遏高楷攻势,一旦他夺取汉州,兵临成都,则万事皆休。” 

 “是!”诸将不敢怠慢,连忙点齐兵马,奔向绵州地界。 

 这一日,刚到梓潼城外十五里,忽见斥候来报:“将军,前方发现高军踪迹,正往梓潼而来。” 

 “你可瞧清楚了?”严光远吃了一惊,“可是高楷领军?” 

 斥候重重点头:“卑职瞧得清清楚楚,正是高楷领军前来。” 

 严光远心中一沉,本想疾驰来攻,打高楷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他竟也率军北上。 

 如此一来,只能在城外列阵,迎战高楷。 

 只是,即便他久经战阵,也无把握得胜,只能见机行事。 

 梓潼城南,高楷勒马伫立,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这严光远,倒是文武兼备,与我所想不谋而合。” 

 他打算覆灭严光远部,避免掣肘,严光远亦想解决他,解蜀国之危。 

 两方兵马相隔三里,遥相对峙。 

 “严光远有多少兵卒?”高楷远眺一眼,问道。 

 “足有一万五千。”斥候回禀。 

 高楷微微颔首:“看来,严光远留下五千兵卒,镇守剑门关,不让我等有机可乘。” 

 “不愧是沙场老将,心思缜密,处置周全。” 

 杨烨叹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